殿前答话
殿前答话
一场微妙的风波平地自生,很快却又被平复下去。
因为午膳时间已过,该继续答题了。
条案扯下,冯九卿光明正大地将果碟放下了,第一次觉得面前这阳光一照就晃花眼的帘子很是合心意,似笑非笑地继续蹲守士子科考。
又过半个时辰,便有士子陆续交卷。
但凡读书投身仕途之人,何者不曾思过此国、此君?只是国之内忧外患轻言易叫人调笑,而君王…不过是个八岁孩子。
只是这个八岁孩子的厉害,须得等今日之后,他们方能认识了。
读卷官仔细阅卷,又大略由六部尚书和贡院老师看过,觉得没问题的便放下,有问题的便另行排列,欧阳明的卷子也交了上来。
礼部尚书只看了一眼,小周公公便下去偷偷摸摸的传话,道:“尚书大人,皇上让我把这个拿上去呢。”
意料之中,礼部尚书直接将卷子给了他。小周公公交给齐尚,齐尚不动神色地从头到尾看了一眼,果然如他想象中一眼,一板一眼,端正平直,在公在义在朝在野都过得去。
只是他到底年少,有些句子着实没有看明白,只好妆模作样地点点头,又将卷子交给了齐璞瑜。齐璞瑜捏拳轻咳了一声,拿过卷轴时似笑非笑地看了眼齐尚,齐尚不无尴尬,只好转头又对小周公公要别的卷子来看。
齐璞瑜大略一眼,只看其字,中正流畅,下笔好不拖沓,十分养眼。再看其句,引经论典的确有理有据,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提的建议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复又将卷子送到了冯九卿手中,冯九卿凝眸细看,洋洋洒洒数百字,中心论点只一个,正是那落尾二十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守土之兵,可为锐勇,不可轻待。
原来是要注意犒劳边关,着实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冯九卿并不像那些士子一样饱读诗书,每日困在书房中读书论策,但看言辞造句极为妥帖便是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说到点了,便也够了,不再多看。
谁想,正此时,刘向突然噗嗤一笑,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小周公公眼明心快地上前将卷子送上去,也给皇上看个乐子,不想皇上未曾乐,倒还黑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