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桃花,七月的蝉鸣,十月的秋叶满山…一年循环往复,生命中来来去去,每个人都是过客。
春寒料峭,一个晴朗的上午,这是李长华在三水的最后半天。
他昨天跟同事们告别,跟认识的人告别,跟那些他为官一方曾帮助过的那么多感激他的百姓告别。
今天,最后的三个小时,他留给了他认为的这两年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孟河。
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人朋友。
不过,两年的时间过去,孟河如今准确的来说已经不能算是普通人了。
他这第一个普通人朋友,已经当上CEO,走上人生巅峰,还即将迎娶宜家宜室的可爱白富美。
人与人,人与陌生群体的相处其实都是很奇怪的。在李长华刚开始到大垛镇任职时,虽然他是抱着一颗下基层为人民服务的真心,但一连三四个月下来,还是总觉得与周围格格
不入。
那种感觉,就好像身处两个世界,他拼命的想从这个世界融入另一个世界,却总是被一层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坚固无比的壁垒给阻隔。
那时候,李长华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实事,是不是按家里安排的镀上两年金就可以了?
一直到遇见孟河。
李长华才发现与基层的那层隔阂,开始有了消融的迹象。
那时候的孟河还很普通,一个家里不过五六亩地,拿着父母积蓄想挣大钱的农村孩子。
按时间顺序来说,是曹兴先认识的李长华,曹兴也特别会逢迎人,就跟李长华见过的那些形形色色的商人一样。可李长华就是莫名其妙的,跟一个待人接物并不能说有多好的孟河,相处得比谁都融洽。
对此李长华是反思过的,那是因为孟河太没脸没皮了,明知道他李长华主管新农业,对他孟河来说是个不算小的大人物,居然一点尊敬讨好的意思都没有。
只要是跟同龄人,只要不是有仇怨,孟河跟谁说话都是一个语气,温文有礼但不失进退。
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黑暗中的火光,从小养尊处优的李长华见惯了千人一面,突然遇到一个跟旁的妖艳贱货不一样的人,下意识不自觉的好奇亲近,逐渐就发展成了好基友。
“你这样说不对,你能跟我成为朋友,那是因为我与生俱来的,就拥有一种让人亲近的特质。当我愿意时,所有的人都会与我亲近。”
搬着小马扎,孟河挪了一个更适合的玄学位置,摇摇头,反驳李长华这长篇大论的感慨。
寒冷中暗藏春天气息的风拂过水面,鲜艳的鱼漂想随波逐流,却被一根透明的线拉住,只能无奈的帮岸上之人监视着水下鱼饵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