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父孟母说完就去了厨房。
秦发财也忙不迭的跟过去,不管孟母如何拒绝,都坚持说要帮着打下手。
而孟河这边,则是用疑问的眼神的看着奶奶。
这不推辞就接红包的事,孟河的家教里可从未如此做过。
“你小子还不知道吧?你爷爷和奶奶可是我们陈氏一族的恩人,当初我发迹后找你爷爷
奶奶还有他们后人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
随着陈大标的解释,孟河也理清了他家与陈大标的渊源。
孟河奶奶和陈奶奶都是经历过日倭侵华战争的,而两人都是同样出自孟庄的两个仅次于孟氏一族的地主大家族,从小就是极好的闺蜜姐妹。
孟河奶奶所在的周家当年与孟氏是世代姻亲,孟庄的孟氏坚决抗倭,周家除了送极少部分核心族人逃离战区外,其他人都是留下与孟氏一族共进退。
可人与人是不同的,古今皆然。有慷慨就义的,自然就有苟且偷生的。
陈奶奶所在的陈家,当年便是孟庄苟且偷生的一员。
这谈不上谁对谁错,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不是每个人都敢直面死亡。
陈家人有投降的,有外逃的。在日寇打来的当天,陈氏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族便瞬间分崩离析,四处各自寻找各自的活路。
陈奶奶所在的三房,最终决定是外逃。
让人觉得世事诡异难以揣测的是,他们这一房,竟然是陈氏一族在战争后仅剩的最后一房,是陈氏一族最后的留存火种。
其它的陈氏各房,要么在出逃过程中被日寇杀死了,要么在投降后死于视其为汉奸的其
他未投降孟庄人的手中。
而陈氏三房出逃过程中,也遇到过灭顶危机。是孟河奶奶委托的她未来公公,也就是孟河曾祖父拜托沿路好友出了大力掩护,陈氏三房之人才得以部分逃脱战区。
需要提两句的是,孟河奶奶与爷爷是青梅竹马订的娃娃亲。而陈奶奶与陈爷爷则是大家闺秀与提前招赘类似童养夫的关系。
这便是孟陈两家的渊源。
所以,大恩在此,陈奶奶只是给小辈发个小红包,孟河奶奶还真没有阻止的理由。
“…后来战事结束,三房余下的人知道自己是逃兵,不好意思回孟庄。又故土难离,就都在泰县也就是现在泰市老城区安了家。我家大标稍微赚了些钱后,我就让他回大垛打听你们孟氏的事情。尤其是你和国泉,我一直都让他四下打听,可却一直没打听到你们的下落…”
“我以为你们孟氏和周氏一族都在抗日中给打没了,没想到今儿和大标一起到乡下放松休闲,却找到了你们…”
陈奶奶和孟河奶奶坐在一起,都两眼湿润的在回忆着这些年的事情。
孟河几人与陈大标五人也都安静的坐在一旁,静静的听老一辈讲述这过去的故事。
陈大标如今如此有钱,为何却没有打听到孟氏一族以及他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