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随着孟河继续扩张,这个现象就不可能存在了。
用具体数据来说。
如今孟河承包兴扬村共计七百八十三亩农田,涉及一百四十二个家庭。但刨去管理者金婶总共才二十份长期合同,二十相比一百四十二,是将近一比七的比例。
兴扬村共二千六百亩农田,对应五百多户人家。
按一比七的比例换算,孟河只需要签订七十份左右的长期用工合同,就能保证自己田里不会出现用工荒,不会耽误农时。
甚至孟河要是做得绝一点,来个过河抽桥,以后长期用工合同都可以取消。
因为这本是用于应对夏秋农忙时节用工荒的。
可一旦将来孟河承包了所有兴扬村农田,农民没了农田,那他们就没了农忙,因农忙导致的用工荒就不复存在。而且有很多农用机械,虽现在不能用,但等后期农田面积大到能平摊成本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到那时,孟河自然不需要再抬高报酬再吸引兴扬村民来为他打工。
虽然孟河没准备也不可能这么做,但的确是这个理。
而兴扬村官方数据目前是五百一十一户人家,总共一千五百三十八人。一旦村中所有土地被承包,那都不用算的,就可以知道被解放劳动力的老农和家庭妇女,绝对要远远超过七十人。
所以,孟河到兴扬村承包农田,说村民总体收入提高那是对的。
毕竟打工比种田要挣钱太多,全村平均一下,自然是总体收入提高。
但李长华所谓的新农业经济模式中所说,具体到每个兴扬村民都会收入提高?
随着孟河扩张这根本不可能!
这也是孟河相对的财大气粗,所以才提出了长期用工合同。但也只是使一部分老农和留守妇女收入相比之前种田收入提高,并不能顾及兴扬村全部。
而没有与孟河签订合同的人,只能和其它被承包农田的村子里的老农和留守妇女一样,打打零工或干脆悠闲在家。
所以,这类人收入不是如新模式所说,随孟河包了他们的田会提高,反而会是,降低!
这便是孟河所说的新模式漏洞。
或者说错误!
而这个漏洞对新模式来说,是致命的。
可以说如果不填补这个漏洞,那李长华提出的所谓新农业经济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根本就无法立足、无法存在。
孟河来回解释了十几分钟,才让李长华这个大少爷弄清了其中情况。
这下子,李长华的眉头彻底皱成了一个川字。
孟河看见李长华这样子,就知道李长华在定义所谓的新农业经济模式时,根本没能想到
他提出的这个漏洞问题。
“大少爷终究是大少爷,太想当然。基层下得不深,水平有待提高啊。”
孟河喟叹着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