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 42 章

然后对大众发布公告声明:已由专业人士针对性的对该起谋杀案进行侦查,谣传的嫌疑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她与该杀人案有关,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一切以警局公示为准,不要人云亦云。

在这份公告后面,还煞有介事的附上了诽谤罪,危害治安罪等罪行的法律条文,生怕有些人不识字,还有警员每日朗读,十分认真的普及了好几天法律常识。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原本狂热的民众在铁门铁窗铁锁链的震慑下倒也冷静了不少。

有警局做背书,苏妙妙的嫌疑陡然下降,虽然私底下大家也会有诸多猜测,但过激的言辞行为,过度的匿名举报,的确都消停了不少。

此时离苏妙妙发布断绝关系声明只过了四天。

声明发布正好一周的时候,事情迎来了更大的转机。

这天苏妙妙早早起床,错开众人后简单的吃了一口早饭,就去了附近的报刊亭。

仔细的翻了翻今天的早报,很快她就在日报的头版头条上看到一条吸引眼球的新闻:知名摄影师胡飞先生凭借圣母背子图获得本次摄影大赛的冠军!摄影师欲重金寻找照片中的女子,支付其肖像费用!

紧接着后面是各种肖像权的科普信息。在民国时期,摄影就已经是个洋气的东西,肖像权那更是洋气的不能再洋气。

让人拍个照片还能白拿钱,简直是所有人无法理解的存在,所以这个新闻出现以后,很多人都忍不住买一份报纸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是头版头条,大幅版面,很多路人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然后他们发现自己越看越觉得眼熟。

这个照片上的人,怎么这么像是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嫌疑人呢?

系统看到这张照片也下意识的一惊,他的cpu比人的大脑靠谱多了,立刻检索到了具体时间:“姐!这是你!这是李嘉铭案发那天你带着酉杰回家,站在桥上时被拍的!”

它说完忽然意识到什么,“姐,这这这,这是证据!”

系统的思路越捋越顺:“这张照片拍的正好是落日时分,整个照片就是一个巨大的铁证!沪市那天日落时间是晚上六点三十分,根据当时法医的鉴定结果,就是李嘉铭的死亡事时间!你洗白了姐!姐!姐!姐?”

系统本来满心亢奋的跟苏妙妙分享自己的推理思路,但是苏妙妙仿佛毫无感知,反倒一直死死的盯着手里的报纸,眉头皱的都能夹死一只苍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系统在哪儿激动半天,苏妙妙才从牙缝儿里挤出一句话:“一切都很合理,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圣母背子图是个什么玩意儿?”

系统看了看了照片,又看了看苏妙妙,身上的蓝光闪了闪,一脸确信:“圣母——你,子——郁酉杰,姐,没错呀。”

苏妙妙气绝。

她直接在报刊亭借用了电话拨出去,对面接通以后,苏妙妙语速飞快:“报纸我看了,做得很好。但是我想问问,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张照片还有名字?”

对面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苏妙妙闭了闭眼,强迫自己平心静气:“不会起名字就不要起,叫无题它不香吗!”说完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系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蹭了出来,他满眼星星眼的问:“姐,这也是你安排好的?可太牛了!”

苏妙妙本来漂亮反击的心情萎靡了不少,郁闷地自言自语:“我料到了开始但是没料到结局,这照片简直就是我的黑历史!”

系统强行聊天,整个身子晃的像个拨浪鼓:“不不不,姐,这张照片绝对是你智慧的化身!你看这构图,这时间,这不在场证明,啧啧啧!不过姐,你也太强了,你怎么知道李嘉铭会在这时候死啊?”

“我怎么会知道?”苏妙妙也莫名其妙,“你为什么总喜欢给我加一些未卜先知的的人设?”

“啊?这个照片不是你安排人拍的吗?”系统也跟着摸不着头脑了。

“当然不是,只是我当时在桥上听到了照相机的声音,后来舆论爆发以后,委托私家侦探去查了查而已。”

“巧合的是,拍照的人正好要去拿这张照片参赛,还有很大概率获奖。我看着搞事情的人空有舆论没有证据,大概率翻不出什么花来,索性看看还有什么后招,没想到也就是打打舆论战的本事。后来照片真的拿了头奖,送到手上的热度,自然要用起来啊。”

苏妙妙又看了眼印在报纸上的照片,这张照片的确拍的不错。落日和人像在照片上和谐而统一,无声的传达出了一种静谧温柔的氛围,的确让人过目难忘。

“居然是这样!”系统觉得这故事走向随机性太强,下意识地开始操心:“听来还挺惊险的,要不是恰好被摄影师拍到,姐你岂不是惨了。”

“当然不会啊。”苏妙妙盯着那个圣母背子图又看了半天,总算勉强自己接受了这个现实,回过神来给系统解释,“你记得我当时背着酉杰专门走大路么?我们这种组合其实很容易给路人留下印象,只要有人愿意查,我很快就能洗清嫌疑。只不过沈家人从来只当我是累赘,根本不会做这些罢了。”

“对我而言呢,照片的反转更有戏剧性,也更容易引起大家热情,这种声势浩大的反转,才对起我铺天盖地的断绝关系书啊。”

她收起了手里的报纸起身往回走。

“想要闹大?那我就帮他一把。”苏妙妙看着眼前延申到远方的路,表情莫测,“那就看看到底谁先搞死谁咯。”

无论什么时代,吃瓜群众都是最不缺的,之前李嘉铭的案子全民关注,自然不止有一个人发现这个问题。报纸上清楚地写了照片的拍摄日期,而且又是日落时分,有心人只要稍微比对一下,就能发现这是苏妙妙最有力的证据。

之前跳的最欢的人都被拉出来鞭尸,原本声音十分微弱的理智党开始复盘,报纸上本来连篇累牍批判苏妙妙的作者纷纷陷入道德漩涡,一时间又一轮全民吃瓜的盛况开启。

围观群众热衷于审判,曾经公然征集线索的杜月荷忽然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鞭挞对象:你作为家属,又不是警察又不是法官,在案情介绍里添油加醋,引导舆论到底是什么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