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静上大学的这一年,国家刚开始实行高校收费,后勤部发放的奖金刚好可以支付一学年的学费。同时她有每月十七元的助学津贴,老钟每学期给她四百元生活费,姥姥家那边另有私人赞助。总之进入华大后,钟静衣食无忧,放假回家还有余钱给爸爸妹妹买礼物。
九零年中,老钟高升,做了军需处副处长,随即申请在家拉了一条军线,同年华大校园安装磁卡电话。每个周末,钟静都会往家打电话,关心钟莹的学习,问问老钟的身体和生活状况。
上大学后,钟静的眼界明显开阔许多,据说她同寝四个室友中有一个父母离异的,一个父母双亡的,加上她这个丧母的,堪称身世凄惨三人组。但另两位同学没有屈服于命运,在逆境中坚强成长,顽强学习,乐观向上,以优异成绩考上华大,使钟静惺惺相惜之余,又不免生出一丝惭愧。
在家时不觉得,离开珠州才发现自己也会想家,想姥姥,舅舅,妹妹,还有父亲。
母亲已经去世四年多,明年妹妹也要考走了,家里将只剩下父亲一个人,他会孤独吧?
于是钟静时常在电话里问钟莹,成绩怎么样?珠州本地的两所本科有把握吗?不行附近仪州,金陵也有不错的学校,路程最好控制在两三小时以内,回家看爸方便。
钟莹:......还不松口同意老钟找对象?我理你个自私鬼才怪!
整个高二学年,她悄无声息地进步着,从五十名开外一点一点往前挪,到高二期末,稳定在年级前十左右。若说她全凭吃老本,没付出努力是不可能的。学习内容,考试规则和后世有很大差别,特别是文理通考的政治,占分比生物还要高,想拿高分,脑浆子都快背出来了。
在钟静耀眼光芒的笼罩下,钟莹的进步如萤火之辉,不引人注目,她在学校的代称是:华大学姐的妹妹。班主任表扬她还要加上一句:虽然不如你姐,但也不错了。
如果钟莹真的是个十七岁小女孩,她会被活活气死。就像晏辰每次考试都会被叶文松气得死去活来一样。
当然,晏辰配得上“华大学长弟弟”荣誉称号,他自始自终的优秀,成绩从未掉下过前一二名,并且也开始积极走竞赛路子,拿了不少奖,高考有加分。
说到加分,关玲就是凭借少数民族加分考上了京语学院。她高考前大病一场,发挥失常,一志愿华大边都没沾上,二志愿则填的是离华大比较近的人大,分数也不够,只好屈就三志京语。这个学校主要是针对留学生搞汉语华文教育的,报考人数不多。关家不知走了什么路子,又是加分,又是降档,把她给塞了进去。
可笑的是,在关玲上大学一个月后,她给钟莹写过一封信。通篇怨愤,恨透纸背,大意不外乎咒骂钟莹是披着人皮的狐狸精,小小年纪虚伪又爱装,骗得了晏宇一时骗不了他一世,总有一天他会看穿她真面目云云。
想必是在晏宇那里没找到认同,气炸了。给她的忠告根本没上心,这姑娘以后情路坎坷啊。
晏宇离开了珠州,钟莹无需再惺惺作态扮演天真少女,渐渐恢复本性。她在学校除了跟刘媛媛聊几句外,同学关系一向淡漠。集体活动能躲就躲,体育课能病就病,不爱说话不爱动,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隐形人。
假期死宅在家,用“学习”来击退所有想勾搭她外出的小伙伴。晏辰不止一次抱怨过她性格变化很大,和小时候完全不是一个人了。
对此李舟桥的结论是:长大了。他姐李舟姗就是这样,小时候是魔鬼,长大了变淑女,谈了对象之后说话都捏嗓子,恶心得人吃不下饭。
晏辰忧心:“莹莹谈对象了?”
李舟桥拍胸脯:“没谈吧,我这不打算高中毕业之后再开口么。”
晏辰:......
钟莹拿着一摞信,对着后窗户外两个“兴师问罪”的少年晃了晃:“谈是没谈,不过我交了一个笔友,文采飞扬字字珠玑,我很喜欢,等上了大学,可以向男女朋友发展发展。”
这一年来,她和晏辰李舟桥的关系也不如从前亲密。年岁日长,羞耻感生,大家都懂得了避嫌,加之钟莹有意疏远,三个人一块儿出游的情景已经成旧日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