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最让迭戈无法忍受的事情,甚至比“败北”本身还要让他无法容忍,他喜欢操纵对局时的感觉,他喜欢让对手因为他的钓球而疲于奔波,他喜欢看到他的对手大汗淋漓地跪倒在他的面前,他喜欢——
他喜欢这种感觉,一度超过了“胜利”本身,但是,菲克·霍夫曼却让他失去了对乒乓球的掌控,这是让迭戈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要怎么做呢?
教练拍了拍迭戈的肩:“所以,我们也特训吧。”
迭戈冷静地问:“当然要特训,可是,要怎么特训?如果要专门针对菲克的蛇形弧圈球去进行特训,首先,我需要被喂球,我需要大量的喂球,所以,在我们的队伍里,有菲克这样的直板型球员吗?”
据迭戈所知,目前的西班牙队是全员横板,直板的存在已经是上个世纪的遗物。
事实也的确如此,不仅仅是西班牙队,哪怕放眼整个乒坛,在二十一世纪中还使用直板的职业选手,绝对是用一只手也数得过来。
教练如实相告:“的确没有………不过,我们好歹也是乒乓球的五强国之一,即使队里没有,去联系一下已经退役的世界级球员还是可以的,别忘了,上个世纪的老家伙们可是多用直板,而作为已经退役的老前辈,他们经常会过来陪你们这群小家伙练练手。这样,我再去和总教头商量一下,最迟三天后,就会给你一个详细的方案。”
教练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已经是最优解了,但是迭戈的面色依旧不见舒缓,想了想,教练以为是这孩子心事太重,于是出声安慰他:“迭戈,不用想这么多,毕竟那可是德国队,那可是由贝克尔·沃尔夫冈亲手调./教出来的球员………我很欣慰,迭戈,我很开心能看到你这么斗志昂扬的模样,失败并不可怕,一蹶不振才最为致命,只要你想、只要你肯,我们肯定会帮助你成为更加优秀的球员。”
的确,对于已经隐约呈现出唯一指定接班人倾向的、目前看来是下一代球员中最为出色的迭戈·托雷斯,西班牙国家队当然不吝于去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以培养他,可——<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 />
可,这里是西班牙国家队,而不是那个与不败画上了等号的乒乓球帝国德意志,这就要牵扯到另一个很现实也很残酷的核心问题了,那就是所谓的“底蕴”、“人才”与“经验”。
近半个世纪以来,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冠军始终被德国人牢牢地把控在手里,他们已经用丰厚的时间与无数个冠军,为自己切实地培养出了一片可以用乒乓球来直接命名的肥沃土壤,他们拥有无数的退役、在役与预备役的人才,只要是你所能想得出的球员类型,只要是你能提出来的击球技术——
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只有你想不到,却没有德国队做不到。
在这辆无所不克的德国战车上,容纳了所有种类的球员、所有类型的技术,换句话说,一旦这辆战车开足了马力,准备向着预定好的目标发起进攻,那么,无论是书面指导、大量喂球、对攻实战………说得再明白点,德国队完全有能力找一位和迭戈·托雷斯类型一样的球员,且让该球员完全模仿迭戈·托雷斯的击球风格,然后去与德国队的任何一名球员进行大量的喂球与攻防战。
是的,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德国队就是拥有这样的人才与实力,与其说是“模仿”,不如说是可以达到相似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完美复制。
但是,同样的情况,放到其他国家队的身上,就不一定一样了,比如……
……比如,迭戈看着站在球台对面的、教练专门为他找来的、与菲克同样使用直板的前国家队球员,迭戈已经与他打了三局,但是,怎么说呢,这位老前辈确实是让他多少找到了一些该如何更好地应对直板的手感,却终究只是神似而不形似,始终无法与和菲克对上时的感觉完全重叠。
换句话说,即使是有意模仿,即使在有意靠拢,即使这两人同样都是直板的使用者,这名球员的弧圈球却始终与菲克的蛇球类型并不相同。
而这一点……
……如果是放在德国队里,说不定就不一样了,就算无法达到“完全复刻”的程度,起码也不会像这位老前辈一样,除了都是直板、都是拉球之外,完全找不到任何一丝的相同点吧。
夜深人静时,迭戈躺在自己的卧室里,他看着头顶熟悉的天花板,在他十六岁的这一年,第一次感受到了“德国乒乓球国家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庞然大物。
他本来以为,自己的天赋加上自己的努力,除非是遇上了一些简直不是人的怪物——在各个时代的各个领域中,总是会出现一、两个这样的怪物——除非是不幸地遇上了这种特殊的情况,不然,他一定可以成为打破历史轨迹的那个人,成为那个可以打破德意志的不败神话的奇迹,站在乒坛之巅的终点。
但是……
……好像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是无法被人为改变的。
在他十六岁的这一年,迭戈·托雷斯清晰地意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意识到了所谓的乒坛霸主究竟代表了什么,那绝对不止是一尊尊奖杯与一枚枚金牌而已,那些不过是最浮于表象的东西,更深层次的底蕴、人才、经验与历史,这才是无论花费了多少力气、付出了多少努力,都不一定能在短期内追赶得上的巨大差距。
迭戈·托雷斯与菲克·霍夫曼之间的差距,也是在这之后才真正地拉开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