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舟想了想:“唔……放他鸽子吧,话说他是什么时候叫你回去的?”
贺铮也想了想:“……好像是大上个月吧?”
于是贺铮放了一只又一只的鸽子。
…
……
——他现在对乒乓球和足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不是不能提,但是也没兴趣,多说两句无所谓,长久不说也可以。
到了现在,对于苏舟而言,乒乓球与足球大概就是这样的事物吧,他也说不清是热爱还是不热爱,是喜欢还是讨厌了,反正就,就是这么一种客观存在的运动?也不是不重要,但也不是那么的重要,反正就……就这样嘛。
……大概没人会相信在乒乓球的领域中如此出色的苏舟竟然是这样想的,如果知道了,或许还会第三视角般地觉得有些可悲,认为这是一出苏舟与乒乓球的虐恋悲剧,但是事实已经变成了这样。
当苏舟终于觉得自己累了,认为比起在更贴近自然的世界里生活,还是繁华便利的现代社会更适合他时,距离他宣布退役的那一年,已经又过去了近七年。
七年过去,他们又回到了中国,回到了帝都。
这一年,苏舟四十二岁,贺铮四十九岁。
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了,没老婆也没抱娃呢。
早已交接教练一职、现下正在安享晚年的陈清凡为他们接风洗尘,餐桌上,处在养老中的舅舅迟疑良久,还是忍不住地问了一句:“你们两个,究竟是什么关系?”
苏舟咬着筷子愣了愣:“什么什么关系?”
陈清凡问:“你们领证了吗?”
苏舟摇头。
陈清凡又问:“有领证的打算吗?”
贺铮摇头。
陈清凡沉默两秒:“……那你们现在……”
苏舟夹了一筷子菜,咽下后说:“就是过日子呗,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这么说吧,舅舅,都是大半辈子过去的人了,虽然也不觉得这辈子是白活了,可是我还是没觉得有什么意义,这些年下来,依旧没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可能是年轻的时候燃烧的太早太旺盛,过早地把对未来的想法烧干净了?现在吧,顶多就是不会再神经兮兮钻牛角尖了,按照你当初说的,这样的日子也算是可以了吧?”
苏舟自己或许是觉得“可以了”,但是陈清凡还是觉得有些可惜。人通常会以自己为基准去度量这个世界,去看待除自己以外的人与物与事,而陈清凡无疑是幸运的,他在很早的时候就找到了他真正所热爱的事情,并且终其一生都在为之奋斗,即使这期间不乏波折,最终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善果,他认为他的人生近乎是个体可以达到的幸福的极致了,所以他也希望他最爱的人、他的外甥可以拥有与他一样的幸福与满足感。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幸运的。
在餐桌的最后,苏舟是这么说的:“那么还能怎么样呢?人的一辈子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我能摆脱整日为生活所烦恼的现实就已经很幸运了,其他的……也就这样吧。舅舅,这样过下去也没什么不好的,没有目标就没有目标,就算没有想做的事情,至少也不会被生活所迫,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你一样、精神与物质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我……反正生活就这样呗,这就是生活吧。”
收拾餐桌时,在得到苏舟“暂时没有计划要再出去了”的意思后,陈清凡就很想、始终还是想问问他的外甥:你到底是对乒乓球怎么想的,还有,既然暂时不走了,如果现在再让你去当国乒队的教练、或者只是短期的指导,你愿意吗。
最终,直到今日的时针指向了零点,陈清凡什么也没有问出口。
…
……
卧室,零点,昏黄色的床头灯光晕摇曳。
坐在书桌前,陈清凡的脑中复盘着昨晚餐桌上的对话,复盘着自己从小到大的人生,复盘着他眼中的苏舟的一生。
这一想,就想到了凌晨一点的钟声回荡。
凌晨一点的钟声响起,“咚”的一声,陈清凡从庞大繁复的回忆中惊醒。
他继续坐在原地,倦意丝丝上涌。
他想,他的确是很幸运的,他的一生恰好与他的梦想绑定,究其一生都在追逐着他的梦想。
——他的梦想就是乒乓球。
——但是苏舟的梦想却不是乒乓球。
现在的苏舟没有梦想,可是没有梦想的人生也不是不能过,只是他单方面地认为,苏舟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
——他认为苏舟值得“更好的”人生。
——可是没有人能规定什么才是“更好”,正如没有人能规定“应该过的人生”是怎样的。
凌晨一点的钟声过了。
陈清凡上了床,熄了灯。
即将入睡前,他的脑中闪过昨夜的片段,苏舟在餐桌上所说的话。
——这就是生活吧。
…
……
TE.终。
IF线.终。
-
IF线完结庆祝!12号23:59前全部红包啾!
↓下面有作者版小论文(?)感兴趣请随意↓
作者有话要说: ↓随便聊聊的一些话↓
①:
虽然对上辈子的舅舅的描写似乎不太多(确实有!而且凡是出场描写皆突显不同),但是也多次提到了“两个世界的人是相似但绝对不同的两个人”这一观点。
苏舟其实是有很严重的uncle-issue的,都说父母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在这里的父母就是苏舟的舅舅。苏舟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个苏舟,上辈子的陈清凡其实才是居功至伟的主因:【陈清凡塑造了苏舟的性格,苏舟的性格决定了他会如何对待他的人生,如何处理他遇到的种种问题。】
所以“罪魁祸首”其实是上辈子的舅舅,用历史题的态度来回答的话:上辈子的舅舅是根本原因,上辈子的蒸蒸是导./火索与直接原因。就算没有蒸蒸+足球这个直接原因,或早或晚,也会因为其他事情而爆发出来。
——直接原因可以有很多个,根本原因则只有一个。
-
②:
TE就是true ending也就是真实结局,真实结局的话会怎么样呢?哪里有那么多的要死要活,更何况让苏舟最要死要活的那个大环境已经远离他了,哪怕再也无法感知到快乐,也不至于想不开离去,无非就是日子一天一天过罢了,怎么过的一辈子都是一辈子,生下来活下去就是生活。
-
③:
基于这是篇乒乓球文的基础上,苏舟和乒乓球最后变成这个样子,说句BE也不为过;不过如果仅出于苏舟个人,这就是TE了。
-
④:
也不知道在文里我表现的是否明显,多说两句吧,我从始至终就表达出【无论外人/外界能有多少影响,这始终是苏舟自己的事情,是属于苏舟自己的生活,只有苏舟自己才能决定/改变他自己的人生】这一观点,这章的【改变点】就是苏舟是否接受继续当教练,他选择了【拒绝】。
拒绝的原因是我想多说两句的地方,虽然从上章到这章,我感觉其实已经在文里表达出我的想法了,不过在这里多分析两句吧:
让苏舟变成这样的根源就是500章,也就是他上辈子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他的执念,是他始终绕不过去的那个坎,他所执念的就是【我不应该打球、我应该打球;我应该去陪着铮哥、可是我没有去陪着他;我终于要退役了、然后我就能去陪着铮哥了、可是我穿越了】——圈重点,对于苏舟自己来说,他本来想做、也一直期盼的事情也就是【苏舟应该在他26岁的那年、已经可以也应该退役的那年退役,然后前往足球队陪贺铮】,而他在这几章所做的,其实也就是魔怔般地想要证明【曾经的自己是正确的、如果没穿越我就可以做到‘让所有人都通向完美的HE’】,就像曾经的他人把自己想要看到的那个人生放到了苏舟的身上,苏舟也把自己想要的泡影套在了贺铮的身上:他把【苏舟“应该”过的人生】施加在了这个世界的、无辜的贺铮的身上,而贺铮则陪着他“再次经历”了一遍。
所以,其实在贺铮于36岁退役、然后加入国乒队的这一刻起,“苏舟的执念”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只剩下【我还‘应该’打球】的执念,这个执念其实更重,因为就是【苏舟就应该打球到他应该退役的年龄才能退役然后就可以去做他更应该做的事情】这一点,压着他上辈子迟迟不能退役。用后知后觉的上帝视角来看,造成这点的主因其实是上辈子的陈清凡,长期沉浸在乒乓球的环境中也是一个小因素,并且这其中也绝对少不了苏舟自己的性格问题,譬如同样的事情放在安吉洛的头上就绝对不是这种发展,但是苏舟的性格还是与上辈子的陈清凡脱不开关系。
总之,不说上辈子,鉴于这个世界的国乒弱国足强的现状,苏舟终究是打到了“他应该退役”的36岁,而这个36岁,其实也可以是37岁乃至40岁,至于为什么卡在36,是因为这个世界的贺铮就是在36岁退役的,要记得,这个世界的贺铮、在苏舟的眼中、相当于走完了“苏舟本应走的路”,那么,在还病着(?)的苏舟看来,【既然“苏舟(贺铮)”在36岁退役了,那么,苏舟(苏舟自己)也可以在36岁退役了】——他当然也可以在37、38、39岁退役,但是,最起码的,在他36岁的这一年,他终于有了退役的“资格”了(以上为苏舟视角,就是这么拧巴)。
就此,苏舟的执念可以说是烟消云散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空虚了:【当应该做的事情全部做完后,当这个世界的铮哥也不需要我后,我不知道我应该继续做什么了,我不知道我还想做什么,我想不出未来是怎样的,我想不出如果不打球后我的人生是什么样子,我想做什么呢?我认真地、真的很认真地想过了,可是我的大脑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曾经的我想着去足球队,然后一直和铮哥在一起,可是在这个世界里,如果足球那边已经没有必要去了,那么除了乒乓球,还有什么呢?其实继续打乒乓球也不是不行,可是……可是……】
听起来似乎有点惨,但是至少在苏舟的36岁的时候,他是真的可以对【教练】这一职位说“我不知道”而不是“我可以去当教练”了。
他选择了【说出来】、他说出了【我不知道】,尽管这是一个被动型的坦白、而不是一个主动性的选择,但至少这也是一种由苏舟自己所作出的改变,这里必须为这个世界的舅舅和蒸蒸献上掌声,苏舟是真的很对不起他们。
再然后,就是文里你们所看到的那样了。
而在最后的旅行part中,再回到上面的②与③所说的,在执念已消的大前提下离开那个大环境,不能说会“变好”,起码不会“再变糟”了,类似于陈清凡说所说的“不知道想做什么没关系,至少知道不想做什么就行了”;这么多事情下来,苏舟是真的对乒乓球和足球都有PTSD了,可是生活还要继续,不在那个大环境下且执念已消后,时间会让你不得不渐渐放下的,可是终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完全放下,所以苏舟对乒乓球也就是渐渐变成了“形如陌路”的感觉:不会太逃避,也不会太主动,大概就如文中写的那样,碰上了也会打打、看到了也会聊聊,但是也仅限于此了,曾经的那个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球拍、在第一次赢球时满眼放光、在领奖台上喜不自禁、会希望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打个痛快的苏舟终究是成为了过去式,和乒乓球打出了BAD ENDING。
-
⑤:
最后也就如文里所写,都老大不小了,哪里有那么多风花雪月荡气回肠,这就是生活了。
-
-
-
↓以下大概算后记(?)了↓
好的,写完了,这次是彻底的IF线终了,我圆满了,恨不得打上全文完了。
本来这整条IF线是计划在全文完结后再写的,之前我还在想,到时候肯定更有冲击力,但是谁叫我上半年自闭焦虑过呼吸,恢复走出来之后吧,打开电脑愣了半晌,看着正文的卢卡斯和迭戈总有点下不去手,脑子里有个声音在疯狂地叫我赶紧写IF,不要等到全文完结后了,残留的感情还在、恰当的手感也在,天时地利人和你为何不写,写手是什么?灵感来了就必须冲!感觉来了就给我上!把你想写的故事写出来!
总之就是一个冲动先把IF线写了,谢谢看到这里、看完IF线的各位。我对这段故事的标注是【IF线】而不是【番外】,是因为在我的心里,这段IF的故事是文章的另一种可能、是我不断埋下的可用可不用的小伏笔所造就的另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不仅仅是一个无责任无关联的番外。对待这一部分,我甚至可以说是抱着比正文还要更认真细腻的感情在写的,不是说我对待正文不仔细,但是,就,比比划划,你们懂吧,画风都不一样的!
总之,真的非常开心也感谢看完IF线的各位,狂rua一把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