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法国-半决赛VS安吉洛

意大利解说辞藻华丽的一顿吹:“目前的比分已经到了8:4,中国人领先,但是这又怎么样?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担心,所有人都知道,安吉洛是第一次对上中国苏,而中国苏又确实是有着出色实力的乒坛黑马,而当对上有着一定实力的第一次交手的对手时,我们的大天使——比安奇先生通常是怎么做的?”

电子屏幕前,不少本有些面色难看的意大利人,不由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仿佛能透过镜头看到意大利的广大球迷,意大利解说也勾出了一抹自信而迷人的微笑。

“所以,先生们,女士们,请不要感到紧张,第一局的落后与失败是正常的,基于中国苏出色的乒乓球水准,甚至第二局的落败也是‘司空见惯’的,我们只需要等待天使从他雪白的翅膀中睁眼苏醒,那抹世间绝有的灰色就是通往天堂的道标,然后我们就可以迎来属于我们意大利人的今夜狂欢!”

意大利的众多家庭中,比起专业的技术分析,还有不少人偏偏就吃这一套,他们被解说抑扬顿挫的说辞与极富表现力的口吻所感染,不禁攥紧拳头,大声的嚎叫了起来。

而德国一方的媒体就不太一样了。

刚刚解说完了奥古斯特对阵古董先生的比赛,就算中国苏与他们国家队的关系一般般,甚至毫无关系,德国的体育频道也是准备去细心解说这一场比赛的。

场中的比分,仍然在依次上升着。

擦汗之前,苏舟6:3安吉洛。

擦汗归场后,中国苏的球权的第二球,中国人依旧出色的保住了自己的球权,将对峙的板数控制在了四板之内,并且将比分的差距再一次拉大,变成了苏舟7:3安吉洛。

换发球,又到了安吉洛的球权,意大利人连发两球,一赢一输,苏舟8:4安吉洛。

继而再次交换发球权,从特意移动过去的近镜头特写中,不难看到,中国人的喉结脖颈已经完全的被汗水淹没,折射出一阵光亮的色泽。

不带有任何偏向性,德国解说冷静客观道:“从过去的多场比赛中,我想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得出来,中国苏的体质极易出汗,但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出汗量,对于只进行了一局的比赛来说,还是有些过于多了,更何况这一次的中国苏一反常态,从客观事实上来说,他的运动量其实低于他往常的平均水平。”

“回忆一下,撤离球台的远台对拉,至今为止,我们见过几次?”

“——只有两次,还都是在安吉洛的球权。而在中国苏自己的球权时,他都选择了速战速决,和以往的他大相径庭。”

“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为什么中国苏的大多数接球,都是这么的‘得心应手’?”

“今天收声器的功效还算不错,在刚才擦汗的时候,我们同样清楚的听到了比安奇选手与中国苏之间的对话。”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不论是否有着外人的帮助,中国苏研究了安吉洛,彻底的、透彻的,并且,从他目前取得的成效来看,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的’。”

“这里,我必须赞扬一下中国人,作为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人,一个半途从足球转行乒乓球、并且只参加过两站巡回赛的新人,能做到他这样切切实实的用‘头脑’打球,并且还可以取得成效的人,很少,很少,非常少。”

德国解说连续强调了三次。

“换一种说法,不是没有人研究过安吉洛·比安奇,但是至今为止,我们只看到过一局这样的比赛,而这一局比赛的‘贡献者’,正是这个神奇的中国人。”

场中,苏舟8:4安吉洛,又到了苏舟的发球权。

第一球,苏舟仍然维持住了自己发球抢攻、继而速战速决的本场特色,在五板之内就结束了这一球,将比分变成了9:4,与胜利不过只差了两分之隔。

然而,第二球却变的有些吃力——

不,应该说,是打破了之前的“六板三回”定律,这一球仍然是苏舟的球权,他却在安吉洛的回球之下,被迫的撤离了球台,撤到了离台两米远的位置,终于将远台对拉进行了起来!

脚下的球鞋与地板急剧摩擦的声音尖锐又刺耳,额角的汗水随着身体的摆动而脱离皮肤。

这一球仍然是苏舟的发球权,但不过是安吉洛回了第一板子,苏舟第二次触球的那一刹那,他心中的那根弦就绷的更紧了。

——完了,这球的速度完全没跟上去!

在挥拍触球的刹那,苏舟的心中就大叫糟糕。

——为什么没跟上去?

几个球下来,那种早有“预知”的“判断感”,其效应似乎已经被耗费了一大半。

这局比赛的第一个球的时候,安吉洛的回球,几乎可以形容为是给苏舟的送球。

中国人黑色的眼仿佛能穿透时光的洪流,他可以看得到未来,看到那颗白色小球即将飞来的轨迹,然后那抹大红色的身影就牢牢的伫立在了那里,挡住了白色小球的必经之路,继而,在所有人都无法回神的时候,手腕绷紧,小臂收回,大臂随之带动,将“送”至身前的乒乓球,在最最及时的那零点一秒间,给又狠又冲又猛又快的回了过去。

而现在呢?

这一次的回球,那种抢先主动的感觉已经完全没了!

就像是面对一个摸不清球路、球风和击球习惯的对手,对手回了球,苏舟需要有所反应,哪怕这个反应的时间只会占据那么零点几秒,也必须在这零点几秒之后,他才可以挥拍去做出接球的动作………也就是苏舟往常的击球方式。

但是就是这种“往常”,却让苏舟的呼吸声更粗重了。

无法再打的对手那么的“措手不及”,那么应该怎么去打?

——自然就成了硬实力上的较量!

苏舟反应不慢,拉了两板之后,随着安吉路的爆发,便直接后撤开了步伐!

撤台两米,远台开拉!

这本就是苏舟最擅长的领域,他从不畏惧这个!但他仍然选择了更加费力的方法、选择了在最初避免远台上的对峙,只因为——

——安吉洛比现在的他更加的擅长这个。

看了无数的比赛录像,苏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他目前的水平,和世界第二先生仍然有着些许差距。

这些差距与其说是技巧上的,不如说是综合的各个方面上的。

反应速度、移动速度、臂力、甚至是特定的击球方式……

苏舟皱眉咬着嘴唇,反复的把那些比赛录像看啊看啊,规律找啊找啊,习惯摸啊摸啊摸……

——还是多少能摸到那么一点点的吧…?

然后打球的布局,就这么被他给定下来了。

利用安吉洛击球时的小习惯——比如对于特定球的惯性回球落点,以及对待实力不弱但是初次见面的对手,总是喜欢后起而发之的这两个习惯——

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