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一事对谢大人的影响还是极大的,大公子回去之后还是多劝慰几句的好。”赵曦珏委婉道,前世里康氏同谢时和离一事闹得满城风雨,谢时虽未曾上书致仕,却也心灰意冷,几年之后便被免去了首辅之职。
赵曦珏抿了抿嘴,低声问道:“谢夫人如何了?”
这突如其来的问候让谢鸾有些意外,客气道:“谢殿下关心,母亲如今已搬出谢府另居,尚且算得上松快。”
说罢又看了谢蕴一眼,见他没有反驳自己的意思,心下稍安。
康氏搬出了谢府不假,但她在谢家掌家十余年,不说谢家在外的产业,光是谢府公中的账本上都是一团麻乱。
若不是谢蕴帮着填了一部分的窟窿,再有谢十三重新做了账,谢老太太恐怕不会如此轻易地答应康氏和离。
旁的不说,自打父亲同母亲要和离的消息在府里传开,他家二婶已经前前后后去老太太面前探了十几次口风。言下之意便是大房和离会影响到府里姑娘家的闺誉,要老太太查一查公中的账本,写一封休书休了母亲才好。
而母亲那边则觉得是父亲对不起她在先,若非如此她怎会听了娘家人的劝,将谢家产业里的人慢慢换了她们康家的人进去。
这林林总总,光是想想都让谢鸾不由羡慕起早早出府自住的谢蕴来。
赵曦月唔了一声,慢吞吞地说道:“大夫人能放下是再好不过的了,待得来日,她定会感谢大公子为她做的这个决定。”
谢鸾一愣,嘴角的无奈渐渐散开,郑重其事地向赵曦月行了个礼,道:“谢殿下宽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赵曦月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客气。
“殿下说得不错,臣一向觉得母亲能与父亲和离,是件好事。只可惜那时臣年岁尚小,人微言轻,劝父母和离只会被训斥不孝不悌。”谢鸾苦笑了一下,“当年之事,臣虽不曾见证,可这些年他们二位心中谁都放不下此事。
“那时父亲未坐上首辅之位,二婶时常借此挤兑母亲,说她因此叫父亲失了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更叫母亲心中不快。而二弟不在府中的事,祖母嘴上不说,心里也是介怀的,所以直到父亲登上首辅之位,母亲被封了诰命,这才将掌家的钥匙交给母亲。”
提起那些过去,谢鸾面上的笑容愈发无奈了起来,“这二十年来,满府之中,却没一个人是真心实意觉得过得畅快的。”
这些话他藏在心中许多年了,自懂事开始,他就日日看着大家小心翼翼地维系着一家和睦的假象,渐渐地也就学会了将看到的事尽数埋在心底。
可今日听了赵曦月的那一句劝慰,他却将这些话一股脑儿地都说了,忽然间便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感。
谢蕴拿起茶盏,在谢鸾跟前的茶盏杯沿轻轻碰了一下,语气却不见起伏:“大哥,辛苦了。”
谢鸾一愣,跟着拿起了茶盏,笑得释然:“你这以茶代酒的招数,未免太赖皮了些。”
这边三人其乐融融,颇有些推心置腹的意思,那边的赵曦珏却蹙着眉头沉思了好一会,才慢慢问道:“大公子,你方才说,谢二夫人觉得当年的事,影响了谢大人的仕途?”
一下子就将三人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谢鸾点头道:“听二婶提起,母亲发现傅姨娘有孕险些小产之时,恰巧是长公主仙逝,皇后娘娘小产之时,圣上下旨大理寺并刑部严查此事。而父亲当时正任大理寺卿,为此向圣上告假,将两案交由大理少卿查办。此后和妃娘娘病逝,圣上有意派父亲前往番邦向当时的汗王道明原委,也因母亲不许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