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 114 章

尤其是秋心,一想到就是因为她的缘故,才让郑沄前途尽毁,秋心就痛苦至极。

也因此,郑沄在边关意外中了流矢身亡之后,秋心也跟着自杀——

良心的折磨之下,如果不是因为郑沄和小子冉,秋心早就不想活了。

临终时,秋心把子冉托付给姚平远,恳求他让子冉改姓姚,还让子冉发誓,终生不会回郑家。

事实上姚平远当初带着郑沄夫妻离开,做的并不机密,郑家那边根本也全都清楚,不然也不会姚子冉甫一成名,那边就找上门来。

却一直都权做不知,任凭姚子冉这个郑氏子孙流落在外。

眼下“神农姚子冉”名扬天下,郑家就立即巴巴的找上门来,还这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做出情深的模样,真真是让人作呕!

郑濂心理素质明显极好,竟是对姚平远的冷眼相向丝毫不在意,甚至还拿出手帕在眼睛上不停擦拭:

“……当年那件事后,母亲当时就晕倒在地,等后来二弟患了失心疯,从家中走失,一直到传来他失足落水的噩耗……父亲镇日以泪洗面,母亲更是思念成疾……”

只是任凭他说的声泪俱下,姚平远就只坐在轮椅上,一副“我就冷冷的看你表演”的酷拽模样。

郑濂顿时就有些肝疼,好险哭不下去——

虽然比不得郑沄惊才绝艳,郑濂却也算小有成就,也是刚及冠就中了进士,靠的位次还算靠前,因为郑太傅的缘故,隆盛帝还点了他一个传胪。

能有今日成就,郑太傅荫庇之下,他自己也是能力过人。

当初郑家太夫人用了手段逼走郑沄时,郑濂其实并不认同——

郑太夫人的意思,郑沄风头正盛,这些年在郑家又颇受亏待,真是等他成年,怕会对嫡支不利。

郑沄倒是颇为自信,觉得凭他能力,想要压制一个庶弟,那还不是轻而易举,而且有个状元弟弟,利用的好的话,于自己仕途也是一大助力。

只郑太夫人坚持,他便也没有加以阻止。等瞧见郑沄竟然气疯了,又觉得有些不忍,便也就随他跟着姚平远去了边疆,并未曾赶尽杀绝。

还想着这一世,两兄弟都不会有再相见的日子,却怎么也没有想到,郑沄和秋心,竟然能生出姚子冉那样厉害的儿子——

世家之间多有往来,姚家又并不忌讳姚子冉这个义子的存在,也带着他四处走动。

见到姚子冉的第一眼,郑濂就意识到,这孩子极有可能是庶弟的血脉——

那会儿的姚子冉和幼年的郑沄生的还是很像的。

可虽然确认了这一点,郑濂却丝毫没有把人认回去的意思——

庶弟那样的状元郎,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们郑家尚且不稀罕,更别说姚子冉这样的奸生子。

也就姚家那样不讲究的,才会带回家自己养着。

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他们看不上的那个孩子,会做出偌大一番成就来。

说句不好听的,天下读书人千千万,就是状元也三年就会出一个,能被誉为当代神农的可就姚子冉一个。

当初曲辕犁时,郑濂就已经有些不自在,结果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又闹出了大幅度增产这样轰动的事。

郑濂饱读诗书,如何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真是姚子冉的做法能推广到整个大楚,并让所有土地粮食都能跟着增产,势必成为大楚最厉害的人之一。

换句话说,他或者父亲都不见得能在青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姚子冉却绝对可以。

这样光宗耀祖,本应属于郑家的殊荣却要被姚家给抢去,郑濂如何能接受得了?

更别说,还关系着郑家能不能更上一层楼——

能令得姚子冉这样厉害的人归附,五皇子萧玦声望必然高涨。郑家在朝中的位置也会越发举足轻重。

想到姚子冉回归后的种种好处,别说姚平远就是给他个冷脸,就是翻脸破口大骂,他也认了。

这么想着,竟是姿态摆的越发低:

“……当初以为二弟已经不幸夭亡,当年父亲去世时,竟是死不瞑目。就是我母亲,这些年每每想起这事就会痛彻心扉,时不时的就要大病一场……还想着或者要到地下,才能再和二弟团聚,怎么也没有想到,前几日,我那族兄郑沁竟然从边疆带回了辛氏……”

说着指了下旁边农妇,瞧向姚平远:

“侯爷可认识她?”

“少师大人开什么玩笑?你们郑家书香名门,又岂是姚家满门武夫能比?姚某不才,何德何能认识你们家贵亲?”姚平远瞟了一眼因为太过紧张,头都不敢抬的农妇,微微一哂,“要是少师大人就是为了这件事而来,恐怕要让大人失望了。”

“也是啊,侯爷当初在边疆,怎么说都是威风凛凛的一方大帅,辛氏不过是一介农妇,即便做过子冉那孩子的乳母,可也入不得侯爷的眼。”

受了这么长时间的窝囊气,郑濂也有些恼了,语气听着就有些不好。

那边郑夫人也跟着开口:

“侯爷戎马倥偬,一些事情忽略了也是情有可原。好在还有辛氏……”

“辛氏,把你知道的告诉侯爷,侯爷自来仁德,自不会做出拆散人骨肉人伦的事来,你不是一直挂念子冉吗,正好也求侯爷让你见子冉一面……”

一句话说的江氏顿时恼了——

虽然性情太过娇气了些,江氏却当真是个心软的。

当初姚子冉刚到姚家时,骤失双亲之下,几乎把自己完全封闭了起来,小小的孩童,瘦的简直没法看。

幸得舜华镇日围着姚子冉打转,再有江氏悉心照顾,才让姚子冉渐渐恢复了孩童的天真。

这么多年了,江氏早把姚子冉看的和自己亲儿子一般。若然郑家真是为子冉好,江氏也不会太过抵触,结果这些人,分明是瞧着子冉有利可图,才会苍蝇似的粘过来,真是子冉回了郑家,不定被他们折腾成什么样呢,毕竟郑沄就是前车之鉴。

江氏单纯的性子,不恼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