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其它小说 > 不纯臣 >

423、四二二

“他们是要找谁?”

“朴不花,奇皇后的亲信。”康里布达道,“京城水患后就是蝗灾,据说街上恶臭熏天,老爷们的轿子都走不动,满街都是死人,堵得水泄不通。却无人敢把此事奏闻天子,朴不花正四处急着买地,遇上不愿出卖的,便往上加价,钱财之下,总有动心的。现在大都的米贵,有钱未必买得到粮食,但没钱一定买不到粮食。加上今年年成不好,种地的自己都得饿死。我托人给我娘买了点粮,还给她买了几个胡人做使唤,都会点拳脚,看家护院用。”

沈书想了想,说:“就你娘一个,这些人能信得过?”

“不止她一个。”康里布达尴尬道,“那个男人也还在,他的身手,收拾几个下人没事。”

沈书点头表示知道了,又问康里布达:“朴不花四处买地,是李维昌他们到大都后的事,还是之前?”

“之后。”康里布达直视沈书的眼睛,“就是第二天。”

“你是让李维昌的人去盯李维昌?”沈书犹有点不放心。

“我派了张隋去,这个人是忠于你的。”康里布达道,“李维昌手下并非所有人都知道你的来头,有几个人知道。”

沈书一想就明白了,想必称呼自己为“少主”的人,都是知道李维昌背后另有一股势力,且早已站好了队的人。

“张隋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张隋,我已摸清楚了哪些人认你是少主,哪些人只是忠于李维昌。”康里布达有些唏嘘,“暗门与我胡坊全然不同,门中从上到下竟有万余人,组建之庞杂,除了裹挟江湖中人,亦有宋金遗民,甚至寻常的坐贾也不少。”

“这些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向来是左邻右舍结识起来容易,但要聚集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还要听凭一个人号令,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烧香会。”康里布达道,“原先暗门是没有这么多人的,后来生意做得遍地都是,历代门主都在想一件事,便是如何让这些加入暗门的人都吃得饱肚子。光干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是无法养家糊口的。一方面是通过历代云都赤,有一笔钱,年年流入暗门。另一方面则是他们自己也做买卖、水陆运货,近几年那些收消息的铺子,也照样开门做买卖。最初暗门没有这么多都尉和总管,这都是随着纳入门内的人越来越庞杂,管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这都是你向张隋问来的?”

康里布达笑了一声:“他能知道这么多?我把李维昌书房的门锁开了,翻了他的一部分来往信件。巧的是,这么些年偷鸡摸狗的事我干多了,他那床上有个机关,我一看便知。李维昌自己在查暗门的底细,他床底下压着一个桑皮纸袋子,里头有一些不知道从何处撕来的纸页,有的看着像从什么书册上撕下来的,字迹五花八门,什么人写的都有,里头有一些我看不懂,过几日誊了来你看看能不能用得上。”

“李维昌是我师父的人,既然历代云都赤都要送钱给暗门,我师父该最清楚暗门是如何运作。李维昌若是忠心于我师父,他查这些做什么?”沈书皱眉道。

康里布达拍了一下沈书的胳膊。

“这不正说明,李维昌根本就有问题。”

沈书心内一震,一时醍醐灌顶,让康里布达这句话点醒了。

“但不知道狼王知不知道李维昌这个人有问题,或许他早已经知道,只是还用得着李维昌,只要无损大局,你师父的性子,很可能会放任李维昌隐瞒些事情。”

少顷,沈书思索道:“师父恐怕不知道,李维昌是个小角色,师父顾不上他,他此行的任务,只是将我带来隆平,帮我在隆平府站稳脚跟。此一时彼一时,杨宪会忽然发难,是所有人都不曾料到的。这件事太小,师父必然也料不到。”

康里布达微微张了张嘴。

沈书盯住手里的茶杯,喃喃道:“事发后,师父认为把我放在杭州最好,路上,他又改了主意让我来隆平,李维昌说是因为张士诚回了隆平,这是不是真的?”沈书的话不需要谁回答,他只是在问自己,“无论李维昌说的是不是真的,哪怕是假的,把我放在隆平,也一定是师父愿意看到的局面,他应该是认为,我在隆平会有用。”

“他要你杀杨通贯,杨通贯现在已经死了。”康里布达道,“难道狼王同达识帖睦迩有旧怨,故意整他?”

“你也看出来了?”

“杨完者死了,倒霉的一定是达识帖睦迩,很快他就会被彻底架空,那时大半江浙行省便是张氏兄弟的天下了。”

“张士诚能带来什么?”沈书眼睛倏然一亮。

康里布达也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