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其它小说 > 不纯臣 >

182、一八二

沈书不禁感到意外。

“和阳城诸商人中,卫家的家底最厚,买卖做到大都城里。八月初,卫家便派了人来太平府四处求购收买散户所存的火|药材料,小兄弟还不知道?卫焱陇怕吞不下太多货,两次派人来找我,想借我的人和仓库,先到蜀道求购硫黄,再存在我太平府的货栈内,只存不贩,他按月出钱作为保管之资。”

陈迪提供的消息不啻惊雷一道,沈书出来,先为穆玄苍送行,只送出陈迪的宅院,便往回走。

回到房中,沈书给朱文忠写了一封信,吩咐周清去叫陈家的管事帮忙。这么一来,陈迪会知道他有信回和阳,今晚既然陈迪把卫焱陇的底捅破,自然会想到这一封递到和阳都元帅府的信是为什么。

“明日你到城中,拿你叔写的几封手书,逐一登门拜访,打探一下陈迪所说是否属实。”沈书将郑奇五的手书交给郑四,吩咐完后,打了个哈欠,已有睡意,索性不去想了,上床安寝。

·

这一夜风雨交加,朱元璋率军于集庆城外,酣战过后,天光渐渐亮了起来。

手下人等四处清点死尸和伤兵,朱元璋登上一处土坡,手中宝剑拄入泥中,他身上蓑衣早已湿透,雨水汇成晶莹的珠串,接连不断地顺着头盔边缘滚落。

他身畔从者如云,纷纷落后几步外,陪左副元帅立于雨中。

梢头冒雨等待的乌鸦缩成一团,圆眼珠警惕地追逐人群。

铮然一声,宝剑出鞘。

正在收尸的士兵有的直起身来往声音来处望去。

正在朱元璋身后的众人,看见他已拔出了手中之剑,朝着东北方向一块巨石走去,他双手握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金石之声随他手中剑落接连不断。

李善长一手提住袍襟,缓步上前,不片刻,见石上刻出了八个大字。

“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李善长讷讷地念,继而,他双眉一扬,站到坡度最高处,对一众将士朗声唱诵,“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又有一人上前,大声说:“元帅喜获麟儿,是上天降下的吉兆,元帅正在攻取帝王之都,此时上苍降下长子,延续元帅香火,此乃天意,是我全军之福!”

“元帅举事,正是顺应天道,利于万民,得天所佑,必能功成!”李善长声音震动,散向四方。

“先生快起。”朱元璋归剑入鞘,难掩喜色,只是天还下着雨,他强抑住狂喜,下令全军尽快清扫战场。数十名探哨散入四方,查探方圆二十里内有无敌军踪迹。

当天下午,军队驻扎后,朱元璋命人在帐中点起数枝蜡烛,将帐内照得一片明亮。

他展信,凝神静想片刻,落笔着墨,写就三封书信。其一给夫人马氏,其一给陈迪,最后一封送到兴国翼元帅府,命府中管事拟定给陈迪的赏赐清单。三封信一气呵成,朱元璋搁笔,左手揉了揉右手手腕。只觉得天气虽随这场秋雨愈发寒冷,他胸中却揣了一捧火,烧得他只待顷刻间拿下集庆。

·

另一方面,吴祯的军队驻在溧阳。斥候飞马来报,郭天叙与张天祐二人所率部队已攻克方山左答纳失里,大军预备从集庆东门攻入,再下全城。

同时,纪逐鸢方才换值回到营帐,有人求见。纪逐鸢将刚解开的棉甲重新系回到身上,步出帐门,营火照出一身风尘的来者。

“鲁生?怎么是你?”纪逐鸢感到不妙,令鲁生进帐详叙。

少顷,吴祯正在中军帐外踱步,似在犹豫是否就点兵增援集庆,集庆方面不要求增援,局面大好,郭、张二人胜券在握,显然不想将这胜利果实与吴祯分享。

吴祯记忆甚好,一见鲁生,当即认了出来,也正因为认出这人,神色变了。

“不必多礼,陈埜先的军队动了?”吴祯问鲁生。

鲁生一路昼夜兼程,满脸倦意,且担惊受怕,眼中俱是血丝,单膝跪地,无法平复喘息,缓慢答话:“陈军在板桥,离集庆甚近,且陈埜先早已与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福寿勾结,此番他移兵到集庆,要对付的不是元军,而是郭、张二位将军。”

“如何安排?”吴祯问。

鲁生脸色煞白地看了纪逐鸢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