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策挺腰坐席,手抚膝盖,恍惚如乳虎踞态,喃喃说道:“勉之,勉之。”
耳边传来程普之声。
程普说道:“长史所言之‘一利一弊’,正与明公和末将等的意见相同;长史所建议之亦早做谋划,以取荆扬,而二州之间,扬州又胜於荆州此言,金玉良言!”
公仇称的来信,程普、黄盖等人也都已经看过。
公仇称在信中所提出的“一利一弊”,“利者”,指的是刘协迁都到颍川以后,作为豫州刺史,就好比之前的司隶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尉,孙策的政治名望将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这是显而易见的。
“弊者”,指的是同时可以预料得见,荀贞以后只怕大多数的时间都会在颍川,而不会再在昌邑,并会以戍卫刘协为名,把他的一些部队调到颍川周边来做屯驻,荀贞本来就是颍川人、豫州人,他早先在郯县、在昌邑的时候,对豫州的影响力就很大,现在他又来到豫州、又来到颍川,那么这对孙策继续掌控豫州必定会带来极大的冲击,时日已久,这豫州之土,很可能就会变成荀贞的,而孙策说了就不算了。
简而言之,这一利一弊,利的是虚名,弊的是实利。
则面对此即将到来的一利一弊,该如何做以对应?
公仇称遂向孙策提出了孙策适才所言之“荆扬二州早择其一以速取之,而又建议扬州胜过荆州”的此论。
“荆扬二州早择其一以速取之”,毋庸多言,既然豫州将可能会被荀贞掌控,孙策争不过荀贞,那么最好的对策,自就是及早离开豫州,开辟新的地盘。
而之所以说扬州胜过荆州,缘由也很明白。
虽说打回荆州,是孙策这个小军事集团早已有之的盘算,且有桓阶、长沙太守张羡可做配合呼应,又及豫州和荆州接壤,比起占据扬州,表面上好像是更能顺当一些,可实则不然。
正是因为荆州和豫州接壤,如果还按以前的盘算,先取荆州的话,那么就算打下了荆州,可能还会难以脱离到时已身在颍川的荀贞的控制。
因是,比起荆州,扬州似乎就是个更好的选择了。
占据扬州,一个是能够远离颍川,彻底摆脱荀贞、朝廷的控制,再一个,打扬州的过程应该也不会很难。不像荆州等地,扬州到现在为止,其州内还没有形成一个或两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其州中诸郡之长吏心思各异,或为荀贞之部,或摆出旗帜,只听朝廷之诏,或存自保之意,扬州是孙策的家乡,若於这个时候,趁着这个机会,领兵往攻,那么是很有把握,能够把扬州收为他们这个小军事集团的新地盘的。
孙策说道:“长史与公之所言,固然有理,可是镇东那边,若是因此而生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