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三将浴血回克郑(一)

刘备应诺。

两人率从骑转回至筑营处,找来陈午,三人又把各自部中别部司马、都尉、曲军侯以上的得力军吏唤来,如刘备帐下的卓膺等,总计十余人,聚到了一块较为安静的空地上。

刘备代表徐荣,先把适才观察到的郑县县城的坚固程度和守军的戒备情况,向众人说了一遍。

然后,徐荣接口,说道:“敌情便是如此,这场仗该怎么打?汝等都有何高见?就请言来。”

战前召集诸多军吏,大家伙在一起讨论进战之策,这是荀贞自起兵以来,直到现在都还保持着的作风。——众人不知,在荀贞来的那个时代,这种会议有个名字,叫做“诸葛亮会”,但这既然是荀贞的习惯,那么上行下效,徐荣等人多也就把荀贞的这一手照搬学习了过来。

卓膺等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徐荣坐在一边,不再作声,只是听他们说。

陈午不爱说话,也不出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刘备倒是没有丁点的架子,能和这些中级的军官们打成一团,时而称赞几句某人所出的主意,时而摇摇手指,表示对某个军吏所提建议的不赞同。他态度和气,有平易近人之风,偶尔还会开个玩笑,因便是被他不赞同建议的那些军吏,却是见得他的反对,也并不生气。

众人正议论之间,忽有斥候,从西驰马而还。

在虽然纷乱,然却有秩序的筑营区域里,这斥候很快就找到了徐荣等人,跳下马,奔之近前,向徐荣禀报,说道:“将军,郑县西出现了贼援,从长安方向而来!”

众人的讨论戛然而止。

徐荣问这斥候,说道:“贼援兵马多少?”

这斥候答道:“从旗帜数目、卷起的尘土,及其队形的长短等等各方面判断,贼援应当有三四千数,不到五千人,泰半步卒,骑兵约三四百。”

被这斥候发现的此支敌人援兵,正是李傕、郭汜派来增援郑县的那支部队。这支援兵是来相助守城的,攻城的话,骑兵用处不大,守城也是一样,所以是以步卒为主。

“应当有三四千数”,这话传到众军将的耳中,卓膺等便有人不觉面色陡变。

却徐荣,刘备、陈午三部合兵,也不过才五千步骑,郑县守卒据此前的情报探知,大概有两千来人,以徐荣三人所部的这五千兵马,便是把紧急情况下,可以临时调动上阵的民夫算上,攻城也已是不很容易;现下又来了与本部兵马人数相近的敌之援兵,这场仗恐怕就更不好打。

刘备亦是微微色动,喃喃说道:“贼援三四千人?”问道,“贼援距郑县还有多远?”

那斥候答道:“四十里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