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荀姚谒见陶恭祖 江湖豪气陈元龙

陶谦帐下的丹阳兵现有几千人,再加上泰山兵,那就是上万之众了。

泰山郡久多贼寇,民敢争斗,素来也是出精兵之地,对臧霸等泰山诸将手下的这支泰山兵,荀攸、姚昇是知道的,知道他们在去年击破黄巾一战中立下了很大的军功,应该也是一支能战的队伍,只是因为他们驻扎在琅琊郡,却是无能见到,也不知比起丹阳兵来如何。

至於陶谦麾下的将校,荀攸、姚昇见到了好几个,却都不如荀贞帐下的将校出众了。

陶谦在徐州的军事力量可分为两块儿,一个是亲信的丹阳兵,一个是收揽到的泰山兵。

丹阳兵系统这一块儿又可以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后勤,一个是作战。

后勤这这块儿是以笮融为主。

作战这块儿是以曹豹为主,曹豹之下,又有吕由、张闓等将。

和笮融一样,曹豹等人也大多是丹阳人,他们和陶谦的关系以及在陶谦军中的地位类似许仲、江禽、陈褒等和荀贞的关系以及在荀贞军中的地位。

这些陶谦倚重的丹阳兵将校,以荀攸、姚昇观之,固是各有其能,然如论勇武,却是无有能比得上刘邓、典韦、赵云、关羽、张飞等的,如论风流多才,也是无有能比得上辛瑷的,如论沉稳有大将之风的,则是无有能与许仲等比肩之的,而如论年轻俊彦,亦是无有可与文聘等相比的,总而言之,陶谦部下丹阳兵的兵卒比起荀贞的部卒有不如,但其中的精锐部卒却和荀贞的部卒相差不大,而陶谦麾下的将校却就比荀贞麾下的将校差得太多了。

以此观之,似不必对陶谦之部曲太过担忧。

在对陶谦部曲、将校多加注意的同时,荀攸、姚昇还拜访了一些州府的大吏。

五天后,他两人辞别陶谦,返程归郡。

回到广陵,荀攸、姚昇把他两人和陶谦会面的经过以及在州府的所见所闻悉数告诉了荀贞。

荀攸在最后说道:“吾等在郯县时,由州吏口中闻知方伯似有意再遣人去丹阳募兵。方伯之部曲加上泰山兵,现已过万众,州府现所得之粮刚刚够用,如再募丹阳兵来,则州粮必缺。由之而见,我窃以为,方伯对州中郡国的征粮势不会停,不但不会停,恐反会增额。”

也就是说,就算陶谦已经答应稍微减少一些对广陵的征粮数额,可这个数额早晚还是会再加回去,乃至会征得更多。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且等方伯募了兵后,真再增多征粮之份额时再说此事不迟。”

到了那时,荀贞大概已经能控制住广陵的实权了,给不给陶谦,给多少,都是他说了算了,到时候可以视情况而定。

荀贞问荀攸、姚昇:“我闻州中二从事皆乃徐州英才,卿二人此去郯县,可见到他们了么?”

“州中二从事”,这说的是别驾从事赵旻和治中从事王朗,州里边从事诸多,而无论是名望、抑或是实权,都是以此二人为首。

荀攸、姚昇答道:“见到了。”

“此二君人物如何?”

荀攸答道:“赵元达以孝立身,清节高名,素有嫉恶之称,然以我观之,此人行事似有些刻意;王景兴高才博雅,宽仁行义,有忠烈慷慨气,举止威严,诚为徐州之望。”

“可见典农校尉?”

荀贞这是在问陈登了。

这回不是荀攸回答,而是姚昇回答了。

姚昇也是胸有豪气的,他很欣赏陈登,拍着自己的膝盖,感慨地说道:“陈元龙江湖豪气,文武兼资,胸怀大略,年虽未及三十,而必为徐州日后之英雄。”

荀攸对赵旻、王朗的评价很客观,姚昇对陈登的评价则富含感情色彩。

荀贞是久闻陈登之名了,闻得此言,不觉神思遥驰,恨不能立刻就与此人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