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六月初九

常娆瞧见窗外有影子走动,又看了看守门的丫鬟,笑着道:“翻.墙的小贼,你还真是娴熟的很,都叫华歆跟你说了,那张提督是你旧交,一句话的事情,偏要从见不得人的地方走动才是?”

萧君浩一个倒挂金钩,从屋檐上探了半个身子出来:“你怎么知道是我来了?”

常娆白他一眼,嗔道:“你用了我的豆蔻油珍珠粉,还想叫我不知道了去?”

萧君浩翻身下来,笑嘻嘻去蹭她手里的暖炉:“给我也捂捂,冬天夜风里夹着水汽,摸这一路,可冻死我了。”

常娆拿了自己平日里搭在膝上的一条薄毯,给他裹上:“好好的大门不走,偏要走墙,冻了也活该!”

萧君浩抱怨道:“好啊你,你有事找我,我冒着冷风都巴巴的过来,事还没哄我做呢,就赶不及卸磨杀驴了?”

“咳咳。”常娆不自在的咳嗽一声,把话题岔开:“你用过晚饭了么?”

萧君浩道:“陪着爹爹吃了一些,你出了事,他老人家心里不自在的很,中午那会儿,还眼巴巴的拿了家里的宝贝,说要叫蔡管家拿了送到知州衙门去赎你出来呢。”

常娆抿着唇道:“他也是糊涂,我好模好样的,怎么就该拿银子换出来了?”

萧君浩又添油加醋的告状:“那可不只是银子的事儿了。”

常娆扭头看他,也跟着好奇是多贵重的宝贝。

萧君浩拿一手比了个开口圈:“后梁传了几百年的勾龙玉璧都叫你给弄了回来?夫人本事不小啊。”

他笑着继续道:“也亏得是我吃过见过,知道点儿这里头的东西。换了旁人,还真瞧不出来。”

常娆脸上笑容凝住,只瞪大了眼睛去反问:“你说什么呢,我怎么不懂?”

萧君浩哼笑一声:“你不懂?那就非要我往明白了的说。”

他端起桌上常娆吃了一半的茶水,又续了半杯热的:“那玩意儿原先是东雍州出土的东西,说是九女山神的宝物,咱们大陈是不信这个的,后梁那边神神鬼鬼的反倒信的厉害,后梁那个死鬼老皇帝夺了他妹子的皇位,又要把人赶尽杀绝。”

他撩起眼皮望向常娆,字句清晰道:“我可记得,后梁传国的那枚勾龙玉璧跟着逃走的长公主一起消失,再没了踪迹了呢。”

常娆这会儿已经听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笑着坐他身边,伸手捏他的嘴。

“我这还叫人关着呢,你就又想给我扣上个通敌卖国的罪责?”她手上使力,顿时萧君浩就成了一只噘着嘴的大鹅。

常娆狠狠道:“我们常家做的是南来北往的买卖,当铺银号也有几家,只要是能赚银子的生意,管你什么后梁、北绒,过了当期不赎,东西就是我的。”

她解释的也很明白,东西是当铺送回来的,再往旁的去想,她也没有办法。

萧君浩见她说的认真,只嘱咐两句,教她不要把这东西再往外拿,便不再多提。

两个人又说起那会儿华歆传话那事,萧君浩道:“丘、黄二人不是你给捉回来的,怎么又要把人做掉?”

外头的风声传言,说是武安侯私自囚.禁了京城大官,才引来知州衙门的官兵,上头来查,又发现了沈家私自造假银锭子的事情。

虽说这些话,十有八.九是平江府府尹为了推脱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任,有意叫人出去散播的,但真真假假,那两个京官说的肯定就是丘黄两个了。

常娆教他动手做事,自然也不隐瞒其中的道理:“他们眼下指证了武安侯府造假的罪名,若是人在逃跑途中没了,谁的嫌疑最大?况且那两个人是正经的周家在岭南的走狗,便是回京,也是死路一条。”

本来就是莫须有的罪名,丘黄两个真要进京,让那些办案丰富的官员们去查,未必不会翻供。

但武安侯府的罪名,既然扣了下去,谁都不想再看着它翻起来。

恰逢京城需要一个岭南最大的贼头,知州衙门也想找个替罪羊,她不过是顺水推舟,做了样一举三赢的事情而已。

萧君浩恍然大悟,却仍有犹疑:“不经官府就这么杀了两个朝廷命官,日后追查起来……恐怕……”

常娆反问道:“我藏了后梁的宝贝,你杀了朝廷的命官,咱俩一个贼公一个贼婆,岂不般配?”

萧君浩教她说的一愣,忽有笑着拍手称好:“夫人所言,甚有道理。”

他夺过常娆手上的帕子,塞在怀里,笑着在她脸上轻啄一口,道了一声等我,便又顺着房檐,飞身出去。

外头琉璃听见屋里没了动静,进来探看消息。

琉璃把落在地上的毯子收拾起来,压低了嗓子,跟常娆道出了心底的疑问:“那事明明叫我哥去做,神不知鬼不觉得,也少有人知道,主子何必非要教他跑那么一趟?”

常娆撩起眼皮看了看她,但笑不语。

华歆是有神不知鬼不觉的本事,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杀人偿命这个道理,可不是任谁都要适用的呢。

萧君浩有祖上庇佑,又有崔家护着,这事交由他来经手,是再妥帖不过的了。

转天一早,华歆从外面送了个盒子进来,里头放的是昨夜拿走了的那方手帕。

常娆拿在手里,鼻息间微微能嗅见血腥气味,混着微微沾湿的霜水。

常娆没有说话,叫人揭了炭炉上的避火罩子,顺手把那帕子丢了进去。

火舌卷积着雪白的的绢丝,盘虬卧龙的拧成一团,一团薄薄的黑雾升起,消散在半空中。

常娆垂垂眼眸,鬓边的那朵绒花牡丹在旭日下越发的娇艳明媚。

外头吵吵嚷嚷的热闹起来,听声音,应是东厢那边又犯了毛病,跟看守的兵丁定冲起来。

武安侯府大门上的封条贴了七八日光景,一直等到京城的判文下来,圣上定了旨意,叫把武安侯及相干人等,全部押送进京,由大理寺亲审。

那知州大人是个面慈心善的人,网开一面,饶了沈家的两个女儿,连同毫不知情的一个儿媳。

门口的兵丁才撤去,武安侯府就回来了一个要紧的人物。

福三送完沈子晋进京,就立即快马加鞭的赶了回来。

一进府门,却见家里一片落魄场景,再问侯爷何在,府里的下人们哭的鼻涕眼泪一大把,哼哼唧唧的讲着这几日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