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周梨还想说什么,但话头硬生生被截断了。
沈越把头埋进她的颈窝,轻轻捻开她肩头的衣衫,露出一段白皙雪肩,那雪肩上有一枚朱砂色的鸭梨型状印记,沈越陶醉地落下一吻,呼吸都粗重了起来。
“自从有了孩子和那店子,你如今的精力,最多只分了一成给我这个相公,怎么?还不许我闲暇时讨点回来么?”
周梨原本想回嘴,但没等她开口,整个人便如风浪里的小舟开始颠簸,连带那松绿色的软烟罗帐幔,也似池面波纹一般迪荡起来。
……
周梨自从听了周氏的故事以后,不知怎么回事,再见到周氏,竟觉得多了几分亲切。
周氏似乎格外喜欢喝凉茶,可她那样弱的身子,怎么能长期喝这样的茶呢?
有一回,周氏又来吃饭,周梨忍不住出声劝阻她别喝凉茶。
一旁的张婶见状毫不抱希望地摇头,他们家夫人哪里劝得动哦!
结果神奇的是,还真劝动了。周氏当即便放弃了凉茶,只点了杯白水喝。
彼时阳光明媚,自厢房的窗棂撒进来,映在二人之间,张婶竟瞧出了几分相似来——她二人的眉眼唇鼻间,居然有些莫名的相像。
之前还不觉得,这一旦往那处去想后,便是越看越像了。
等周氏吃过饭,走出冒菜馆,来到大街上。张婶忍不住问道:“夫人,恕我冒昧问一句,当年姑娘身上,可有什么特别的胎记没有?”
周氏奇道:“你怎么想起问这个?”
张婶讪笑:“也就随口问问,想着要是有胎记,那找起来自然轻松一些。”她暂时还不能告诉周氏她发觉那冒菜馆的老板娘同她有几分相似,这种不确定的东西,一旦给人以希望,等着你的很可能便是莫大的绝望。
周氏抬头望望天,思绪开始回到二十多年前:“胎记……她打娘胎里出来,左肩头上,便有一枚朱砂色的胎记,状似一只鸭梨,所以才为她取名为梨,连着她爹的姓氏,便是越梨。”
张婶听后点点头,这要是能看看那冒菜馆老板娘的左肩就好了,可人家衣服捂得严严实实的,哪里有机会看得见呢?
周氏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她的女儿大概一辈子都找不回来了,当年消失得那样离奇,她甚至一度怀疑过,是不是刘婶的家人在刘婶死后把她的孩子给卖了,官府也按着这个思路调查过,可愣是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
日子一晃进入七月,七月的天比五月还要热。豆花店里白天来吃东西的人少了,大都选择日落西山后再来,那阵子才凉快一些。
可人们集中在同一时段来,店里的桌子哪里坐得下?正巧赶上隔壁一家铺子转租,周梨便把它租了下来,装潢一番后,同这边正店连成一片。走在街上望着独树一帜的红窗棂,两个门面都是如此,竟显出一点大店酒楼的气派来。
“夫人,今日里头的兰居要给周夫人留着吗?”一个伙计跑到正在柜台上拨弄算盘的周梨跟前道。
兰居是后院的一间雅室,每回周氏来都点的那一间吃饭。
周梨算了算日子,周氏大概每三天来一次,今日兴许会来。
“再留一会儿吧,把客人带去其他雅间,要是天黑尽了周夫人还没来,便不留了。”
伙计点头,下去忙活去了。
转眼便到天黑时,店里的客人进进出出也有两三波了,却不见周氏来。周梨想,她今天大约不会来了。
正巧伙计跑来说,店里没空座儿了,可否领客人去兰居。
周梨点点头:“不留了,去吧。”
伙计便领着客人穿过大堂往后院去了。
哪知没过多久,周氏便来了。
周梨原本打算整理完账簿,就回家去的,随意一抬头,便看见周氏在张婶的搀扶下踏进门来。神色有些慌张,还差点在门口摔了一跤。
周梨忙出了柜台去招呼,正要说话,便见周氏直直地朝自己走过来,然后一把将自己抱住。
周梨一愣:“周夫人,怎么了?”
回答她的,却只有趴在她肩头的哭泣声,以及泪水透过绢衫落在她肩上的湿润。
周梨茫然地望向一旁的张婶,虽说她和周氏已经算挺熟悉了,但应该还没到可以相拥而泣胡诉衷肠的地步。
谁知张婶也正拿手帕擦着眼泪,具是一副泣不成声的模样。
店里的客人都朝这边投来了目光,正此时,沈越走了进来。
他今天下值晚,猜想周梨还在店中,便来接她一道回家,没成想竟看见了这样一番景象,一时间也没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周梨扶起周氏来,周氏擦着泪,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周梨见她这样,干脆把人引到后院去,关了门来细细说。
几人围着一张漆木圆桌坐下,周梨问道:“不知夫人找我所为何事,怎么会如此……”
周氏现下冷静下来,才察觉自己刚刚是如何的失态,只是那个消息实在让她太过激动,难以抑制。如今一想,倒是自己冲动了些,这还没有经过验证的事,万一只是一个误会呢?那岂不是就太尴尬了。
周氏定了定心神,才慢慢道来:“夫人,实不相瞒,我今天来找你,是为了确认一件事。”
周梨原本还在想,她能找自己确认什么事?就见她示意一旁的张婶拿出一封油皮信封来。
“正巧,沈大人也在此处,在确认那件事情前,我要先向沈大人确认一个事。”
周氏说完,叫张婶把信封拿给沈越。
沈越也觉得奇怪,这位夫人与她不过是点头之交,又何须找他确认什么。当看到那信封上的字迹时,不由得一怔。
“这……”
周梨凑过去一看,不禁道:“越郎,我瞧着这字儿,与你的字迹倒是有些像。”
何止是像……沈越眉头微蹙,忙打开早已被人撕开的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纸,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周梨也跟着浏览了一遍,不由惊呼:“这信怎么这么像你写给我的似的?”
沈越问向周氏:“不知夫人如何得到当初在下写给拙荆的信的?”
这也只不过是一个问话,周氏听后却差点激动得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这么说,这封信当真是沈大人亲手所书,而信中提及的夫人,便是阿梨姑娘了?”
沈越点头:“这信的确是我从前进京赶考时,写给我家夫人的信,只是寄丢了,我家夫人一直没收到这封信,却不知因何却落到了夫人手里?”
周氏想说话,却忍不住哭起来,张婶见她泣不成声,忙替她说:“是这样的,沈大人,沈夫人,我们家是做布匹生意的,也偶尔放些私债出去,前儿有一家姓冯的人家,说是甜水镇上的学政大人并同其夫人佟氏,找到我们府上来,说是他们家的生意周转需找我们借点银钱,
“知道我们少爷平日里酷爱收集一些名家字帖,便拿着两封信来给我们家少爷,说是去年的状元老爷的亲笔家书,那状元老爷从前便是南方一带的书法名家,一字难求。
“我们家少爷一想啊,这去年的状元老爷如今不正是咱们府城的知府老爷么?当即就问那冯姓的学政大人,怎么就得到了状元老爷的家书的?他便说他是沈大人家的亲戚。我们就也没疑有他了。”
周梨同沈越对视一眼,当下便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定是李宝儿的娘舅干的。至此,沈越才得知,自己当初写的信为何没有寄到媳妇的手中。
沈越向周氏道:“想必夫人今日前来,并不是为了还信的吧?”
周氏摇摇头:“我……”
张婶见她仍是说不出个所以然,便又帮她把话说了。
“沈夫人,您还记得我当初同你说过,我们家夫人早年丢过一个女儿的事儿吧?”
周梨点头。
“是这样的,那学政大人的夫人佟氏,是个嘴皮子快的,在送来这封信的时候,便向我们说起了你的身世,我们夫人听后,便有一二分猜想。”
周梨旋即明白过来,周氏的猜想是什么,惊讶地看向她。周氏正也双眼含泪地望着她,四目相对间,周氏的目光太过灼热,周梨忙收回了视线。
这怎么可能?天底下哪有这样巧的事儿?于是她说:“这怎么可能呢?我原是有父母的,只是尚在襁褓时,家中贫寒,便把我抱养给了周家村的养父母,之后才再嫁到沈家村来。”
张婶道:“我们原也不过只是猜测罢了,这些年,我们但凡听说有同我们家丢失的姑娘同岁的、昔年有被拐经历的女子,都会生出这样的猜想,但每一回再深入探查后,都以失望告终,可这次不一样。”
周梨:“哪里不一样?”
“沈大人,沈夫人,你们可别怪我们家私自看了你们的信,那信送来的时候便已经被拆了。”
沈越摇摇手:“无妨,倒也没写什么要紧的话。你且说说,究竟是哪里不一样。”阿梨虽然平日里不怎么提及她的身世,但他知道,他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多少是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的。
张婶道:“沈大人您是否在信中曾写及,你家夫人肩头有一枚梨状朱砂记?”
沈越点头,的确有写到过。那是他当初在京都时,太过思念媳妇,便在信的末尾赋了一句诗:推窗见得蜜父树,忽忆肩头朱砂梨。
“是了,我家那丢失的姑娘肩头,打娘胎里出来,便生了一个朱砂色的胎记,形同鸭梨,因此闺名也是一个梨字。”
周梨听了张婶一席话,早不自觉站了起来,目光一瞬不移地盯着不远处的周氏。
周氏也站了起来:“孩子,这里没外人,可否让我看看你肩头的那块胎记。”
周梨缓缓走过去,然后撩开自己左肩上的衣衫,只见那雪白肩膀上,果真有一枚朱砂色的梨状印记!
周氏先是一愣,紧接着便是大喜,一把将周梨搂进怀中,哭得气也喘不过来:“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周梨木木然,好半晌才轻声道:“你是我的娘?我真是你的女儿吗?”
周氏见她这样问,便直起身子来,也将自己左肩上的衣服撩开,在与周梨胎记一模一样的位置处,也有一枚一模一样的朱砂记。
“这是?”周梨奇道。
周氏:“这不是胎记,这是我后来依照记忆里你胎记的样子,找人纹上去的。我就是害怕将来有一天自己老了,把孩子身上唯一的印记都给忘了,若有朝一日老天开眼,叫我遇见了女儿我都认不得。不过幸好,我还认得。”
周梨看看她的肩,再看看自己的,尔后扑进周氏怀中大哭起来:
“娘!”
原来娘亲从来没有抛弃过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