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国策之后的大秘密

“你知道国家为什么大力推广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吗?”

“你知道国家为什么会给各大企业发放碳排放指标吗?”

“你知道国家为何急于在18年前完成工业化的布局?”

……

周正峰一连串的问了十个问题,陈诺有些疑惑,这事和他有啥关系?

难道和昨晚他问国外新能源汽车的事情有关系?

办公室内,三人没有说话,陈诺心念急转。

过了十几分钟后,周正峰又道:“京都议定书和巴*协定。”

骤然听到这两个协议,陈诺脑中如惊雷炸响。

“你是说碳中和是个陷阱?”

周正峰脸色沉重的点了点头,对陈诺的迅速反应有些惊讶。

这两项协议都是由欧盟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签署的协定和安排,要在本世纪将气温升高控制在2度内,碳中和概念便由此提出,同时出现的还有碳达峰的概念。

所谓的碳中和就是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或者温室气体总量,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形成零排放。

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加,最后形成负增长,让二氧化碳含量回到工业发展之前,这样地球环境就得到了保护。

他们计算出全球每年的排放二氧化碳的含量为400亿吨左右,便按照这个基础给各个国家分配了碳排放指标。

但这个世界发展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早就完成了工业化,爬到了科技巅峰,二氧化碳排放的少,指标用不完。

而且他们将污染严重的企业都搬到了东南亚、拉美、非洲等欠发达的国家。

这些国家还未完成工业化,工业就会消耗煤、石油,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碳排放指标不够,那就只能花钱从发达国家购买。

这样就让碳排放指标形成了流动,从而成为了发达国家收割和压制发展中国家的镰刀。

这就扼杀了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之路,永远无法崛起,从而形成阶层固化。

所以,未来谁先实现碳中和,就意味着它获得了收割欠发达国家的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