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为了安抚投降的匈奴人,赵嘉还从申岐之地运输了许多钱粮,此举也极大减轻了赵国国库的压力。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若没有赵嘉的鼎力支持,赵国根本不可能养活七万余匈奴俘虏,以及他们所在部落。
却说这些物资,又是从何而来?
除了些许申岐之地的储备以外,绝大多数都是李斯在各国商人处借贷而来。
为此,赵嘉甚至还欠下了外国商人不少货物。
赵嘉名声在外。
再加上申岐之地很多特产,在其余各国都非常受欢迎,这才能够让商人们冒险借贷物资。
不过如此一来,若仅仅依靠申岐之地赋税进行还贷,此后数年时间,申岐之地都不可能落得什么盈余。
甚至于,就连申岐之地本身的发展,都会受到极大制约。
赵嘉如此大公无私的举动,终于彻底打消了赵王心中疑虑。
不管赵嘉有没有野心。
起码赵嘉所做的事情,都对于赵国大有裨益。
故此,哪怕太子赵偃谏言收回申岐之地,都被赵王一口否决了。
当赵偃得知申岐之地透支赋税,向各国商人借贷,继而用这些物资安抚匈奴俘虏以后,也暂时熄灭了收回申岐之地的心思。
如今赵嘉声望正浓,若强行收回,先不说赵王未必会答应。
就算赵王答应了,百姓们也会议论纷纷,会为赵嘉打抱不平。
更何况。
赵嘉在没有还完借贷以前,申岐之地就是一个烂摊子,若官府将其收回,就要承担后续债务。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p; 经历过与匈奴的这场战争以后,再加上收编了匈奴各部,赵国府库几乎已经空虚。
赵偃身为太子,在赵王身体不好的时候,还要经常理政,对于赵国如今缺乏钱粮的境况,也感到十分头疼。
他甚至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利用自己儿子,为赵国多赚一些钱财。
“太子,对于投降的七万余匈奴人,以及开春以后会被迁往国内的匈奴部落,你觉得如何安置才好?”
赵王放下了手中书信,对着垂首立于案前的赵偃询问道。
赵偃闻言,脸上却是露出苦色。
“父王,这些年接连大战,又要安置从燕国迁徙而来的人口,国库已经十分空虚,想要再安置塞外匈奴各部,恐怕有些困难。”
赵偃看了看赵王,小心翼翼的回道。
理政,虽然代表着权利,同时也代表要担负起更多义务。
赵偃如果是真正的赵王,哪怕许多事情处理不好,也可以甩锅给属下。
可现在的赵偃只是太子,头顶上还有赵王这尊大神压着。
若处理不好政务,就被背上庸才的名号,这就使得赵偃每日都战战兢兢,殚精竭虑想让赵国越来越强盛。
唯有如此,赵偃才能得到赵王的器重与认可。
只是如何安置这些匈奴人,以及匈奴各部落,赵偃还真拿不出太好的方案。
“嘉儿说了,可以迁五万户入申岐之地。”
“这五万户匈奴人所需钱粮,不需要从国库支出,嘉儿自己会想办法。”
“少了五万户,你能不能将剩余之人安置好?”
“五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