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前,秦翾翻开书,轻易便找到了记载于其上的一则小故事:
后燕明宗元年,阆州祁州等五州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有商购粮囤存于库,欲借民怨凄惨之状迫朝廷平价开仓,使国库缺粮时抛售获利。
彼时一饭数金,遍野荒骨,民怨四起,国本动摇,帝开官仓济民。
时有韩州首富合七府商联捐粮于国暂缓窘境,帝嘉之,以为百商之鉴,同令规范粮价最高限额,私营高此额者论罪,众商无奈,悉皆以价售之,市货多现,粮价得稳,旱情得解。
手指沿着字行移动,感受着书册有些粗涩的质感,秦翾唇角微翘。
明宗元年大旱得解,其实非是因七府商联之故。
商联所捐钱粮虽可暂缓国库之缺,但到底挨不过那么多张口。是以不过几日,官仓便再度空缺。但明宗却因此得了提醒,有了之后所为。
实际上,当年明宗一道旨意下来,砍了十数囤粮商户的脑袋。再以高义之名相诱,恩威并施之下,才使得那些商户抛出自家财货。
不过明宗此举却并未载于书册,不然也不会能进入以帝王仁善感染教化民众的《明子论》中。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看各人在意的利是什么。
官者为名为利,商人为利为益,若相冲突,则要看谁的手段更厉害,更要看谁的缘由更堂皇。
来来往往多少年,人在变,事在变,但历史总是相似,人心总是相同。
泽州府衙。
府尹张贺看着跪坐在面前的男子,问道:“愿以百石粮食捐赠?此言可当真?”
“小的不敢欺骗大人,我家郎君亲自吩咐:官府施粥与民,作为商户虽非食君之禄,但做的营生也是赚百姓的钱,百姓困苦,商家自然无利可图,所以只有与民同悲,不借此贪利,方能长久。所以秦家愿意以百石相赠,望官老爷莫要推阻。”
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来报说秦家人带着百石粮食来到府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之外,若不是亲眼看着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眼前的仆从又老老实实说了秦家来意,怕是府尹大人也要怀疑是不是送错了地方,或是有什么图谋。
要知道向来趁灾抬价,是商人获利的最好时机,有些买卖明面上做不得,但是暗地里做着,除去官府的利头,那也是满满当当的钱财,任是谁人都舍不得放过。
如今看来,这秦家郎君倒是个脑子不好使的。帝都那些讲尧舜孔圣的大儒这般谈与民同乐同悲倒也罢了,如今这南陈边境上的小小泽州商户竟也如此迂腐,偏生自己傻傻的送上门来。
既如此,送上门的东西又哪有不收的道理?
于是府尹大人眉眼皆笑,点着头捻须和善道:“好,好,我泽州有秦家这样明礼义、通道义的商户,实是民之幸事。你家主子是个有远见的,知道民无财则商无利。好!好啊!那本官就不与你们客气,代泽州百姓收了这些许馈赠。回去告诉你家主子,本官谢他大善。“
“多谢官老爷赐言。”仆从再拜。
“来人啊,给这位小哥看座上茶,本官要敬之以示谢意。”张府尹吆喝道。
“大人盛情难却,只是如今粮食既已交接,小人也该尽快回府告禀主子,郎君还在家中等待,实是不好久待。”
“既如此,那你便去吧,莫要让你家主子久等。”府尹大人和善一笑。
看着那仆从退下,又着人赶着下空了的牛车离开,张府尹面上的笑意渐隐,只见他双眼微眯,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水都溅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