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其它小说 > 雪满京华 >

65、蜀道之难(十一)

皇帝难得看太子顺眼一回, 问完话又留她用了晚膳。

宁妃也在,但皇帝不大搭理她,与晏朝之间又芥蒂未消, 见面开口也仅是些寒暄虚词, 恐皇帝听了不耐烦, 便只沉默着不发一言。

“太子这次倒拎得清。”

皇帝悠悠开口, 意味不明地说出来这么一句。身旁太监尝膳试毒过后,正将那一道长命菜奉上前, 皇帝低头看了一眼,皱了皱眉随口道:“朕记得前天、昨天都是这道菜,味道还淡。”

他挥了挥手示意太监将菜撤下去,转头看到太子停了箸, 正要开口, 却被宁妃抢了先:“我看太子最近胃口不大好?”

晏朝语气温和,微微颔首:“劳娘娘挂心, 儿臣只是吃饱了。”

皇帝喝了一口粥,插进去一句话:“朕问过太医, 她饮食上没什么问题,只是作息上不大合宜。此刻怕是困了,没心思吃饭。”

作息啊……她偏头望一望皇帝,略为费力地睁眼,像是强撑起精神,那抹倦意一闪而过, “掩藏”得恰到好处。面上一窘, 回道:“儿臣不困。”

不过她确实没想到皇帝会主动问冯京墨,幸而提前是私下叮嘱过的。到现在她的嗜睡程度虽已日渐“加深”,皇帝问却也问不出什么结果。

“若当真是身体有恙, 及时叫太医医治。”皇帝半晌如是开口。心道贪睡归贪睡,并未见她有懒怠之处,便也罢了。

“是。”

撤了膳,宁妃告辞离开。皇帝的目光在门外仍停留一瞬,才收回来,将那半句话又续上:“……沈家合族罪无可恕,沈微算是与你一同长大的,又曾是你的伴读,朕还以为你会舍不得他死。”

“儿臣是舍不得,”她呼吸顿了顿,顶着皇帝的凛凛目光,继续道,“国法难容,儿臣身为储君,不敢徇私。”

“你明白就好。同样,朕命你监斩,你也应当明白朕的用意。”

“是。川南积患数十年,想必并非仅有于处沣一个叛贼头目,地方也并非沈岳一人腐败,平叛肃查时或有漏网之鱼,甚至于其他各地心怀不轨者,亦可借此次重惩以儆效尤,由儿臣亲自监斩,可显皇权之威严、朝廷之重视。”

皇帝略略点头,起身又回首:“随朕来。”

她应一声,跟着皇帝去了书房。因书房乃临时所辟,其间一应用物并未重新置办,而是由乾清宫直接迁挪过去,许多博古架暂且空着,颇有几分陈修所言的“简陋”之象。

皇帝坐定后的第一句话却是:“ 钦差及重犯将不日同时抵京,三法司已准备妥当。此事不宜拖延过久,需速战速决。太子这几日跟着几位阁老,多留心些。”

“儿臣遵旨。”

殿中宫人点了灯后陆续退出去。其实依眼下时节,天暗得晚,一两盏灯足够。但皇帝仿佛向来习惯了灯火辉煌,无论冬夏,入殿必是光明璀璨,即便就寝也要留些温和灯光才能入眠。

为此晏斐还特意问过他:“皇祖父是怕伤眼睛吗?”皇帝搂着孙儿,笑意和蔼:“皇祖父怕黑。”

晏朝回身望一眼,瞥见孙善揣着把拂尘守在外头,随时待召。她目色稍稍一深,便又默默收回心绪。

无意间一屏息,恍惚嗅到殿中一缕若有若无的奇异香气。不似胭脂般妖艳,也不如花草般清幽,然而还未来得及细嗅,那股旖旎诡异的气味已悄然消散。

脑海中思索一圈,只觉得莫名熟悉,却又寻不到出处。

“巡按御史黄益上书说,贡品被劫一案查清了,雅州本地有富商牵扯其中,同山匪勾结以谋取暴利。那些山匪被一网打尽以后,对此供认不讳。”

晏朝仔细听着,心底隐有所动,却不知皇帝提及雅州贡品有何深意。

她不免想到,程家若现在被查出来,当即处置的话,那她筹谋多日的计策必得重新思量了,然而也未听说李家有什么动静……

皇帝却没了下文,只低头看着手边的奏折。半晌才继续道:“那一日你说于处沣谋反或有其他隐情,朕后来思量确有存疑之处。只是于处沣已死,任鲁在川南的动作又太过急猛,好些线索都勉强囫囵过去。朕想着先将定下来的处理了,其余的再徐徐深查。”

晏朝沉吟片刻,试探出声:“父皇所言,是指沈家及其同党?”

“是。朕方才也同你说过了。”皇帝语气沉沉:“朕暗中给了黄益一道密旨,令他暂且不必回京。”

他抬头,示意晏朝结果那道密奏。上头内容白纸黑字分明,晏朝一眼扫过去,心底只觉得震撼。

于处沣所率民兵数千人,在朝廷兵到边境的第一天就敢主动出击,而后全军溃败,于处沣却并非死在战乱中,而是率数十名亲兵在逃亡中自刎而亡。而后有山匪将其尸首推入附近河流中,打捞出来时已面目全非。

活着的只剩佘宁。而黄益又说押解回京这一路,佘宁暗中多次被刺杀,欲伪装成畏罪自杀。

个中蹊跷不言而喻。

从皇帝寥寥数语中,晏朝知晓他是心如明镜的,毫不含糊。钓大鱼的饵便是即将被处斩的一众人,将计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