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都市言情 > 求生三国 >

第669章 议袁绍

议袁绍

“父亲来祭袁绍,自然不是给冀州人看的,想必有话告诫孩儿。”

“不错。那我问你,袁绍为何能后占据四州,成为诸侯之首?又如何会只落得这一堆黄土?”

这个问题太大,周信想了片刻才说道:“袁氏四世三公,名声显赫,门生故吏遍天下,故此依附者甚多。而其时正赶上董卓乱政,天下动荡,百姓思太平,文武之士盼得明主,故此一呼百应,而韩馥、公孙瓒等皆非其对手又不通时务,故被其灭之。然如此一来,袁绍手下鱼龙混杂,既不能辩之,才德又不能称其位,才有荀彧与郭嘉弃之投曹操。”

“这个年纪有此见地,不错。”周仓很欣慰。

“因此袁绍占据四州之后,看似兵多将广、粮草丰足,其实内忧甚于外患。若此时他内能选贤任能,外能接连诸侯,上能迎归天子,下能教化百姓还能有所建树。可惜他偏信审配、逢纪、郭图之流,这些人又结党为仇,搞得乌烟瘴气;对各方诸侯以武力挟之,对袁术尚不能容,如何令诸侯同心?故才有官渡之败。”尽管是在袁绍的墓前,周信评说起来一点不客气。“官渡之战,袁绍用兵一错再错,曹操无大错又有父亲相助,取胜可谓险之又险。”

周仓叹口气,何尝不是呢,大将华雄便是命丧乌巢。

“孩儿最不解的是袁绍为何将四州分给诸子分而治之,一国三公取乱之道也。听孙乾先生为孩儿讲史,孩儿曾想袁绍或许是觉得统一天下无望,只想困守一隅?恐怕那是一厢情愿。或者是袁绍想效仿商周,重回分封诸侯之制,然而项羽已证明此乃逆势之举。或者是袁绍有爱子之心,使其子各有其地?然英武一时的赵武灵王,由于传国于王子何而引起争位斗争,致使他被饿死在沙丘异宫中。”周信盯着袁绍墓,想要探寻一个答案。

武灵王十六年以吴娃为夫人,十分宠幸。于是废太子章而立吴娃所生王子何为王是为赵惠王。武灵王见长子公子章身材魁梧却反而向幼小的弟称臣,心中生出怜悯之心,就打算把代从赵国分出去,让公子章在代建国称王,最终引发叛乱。胡服骑射将赵国领向强大的赵武灵王竟是活活饿死,可悲可叹。

周仓叹口气:“高祖皇帝立下训条非刘姓不得称王,景帝时有吴王叛乱,先人周亚夫平之,才有武帝颁推恩令。”

“孩儿以为,不在于是否称王,而在于其权。”

周仓摇摇头,“不仅在于权,还在于名。别有用心者会借其名而行不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