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三鸟
见曹植请令,曹丕亦出列说道:“孩儿也愿前往!”
两位王子请命,庞德自然不敢争锋,乖乖的退在一旁。曹操眯着眼睛,看着两个儿子,心中再起波澜。
“你二人主动请缨,我心甚慰,如何出战,我需仔细斟酌。你们暂且退下。”
曹昂的死,令曹操心有余悸,黄须儿醉心于疆场且无嗣位之心,故此曹操将他放在北疆,曹丕和曹植不同,一个是已经确定了的继承人,另外一个曾经是后继人选。
名分已定,按理可派曹植出征,但是曹操担忧曹植本就文采遍天下,如果再立战功那岂不是文治武功齐备?即便别人不质疑曹操是否公正,曹植的功劳和名声太大对曹丕不是什么好事。袁谭与袁尚之争,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原因。作为人父、作为王侯,曹操不得不考虑的更长远一些。
两个儿子都不能去,既要准备好一套说辞,还要另选一员大将,王子不去,这员大将至少也要声名显赫才行,庞德显然并不合适。尽管他相信曹丕能够驾驭司马懿,不到迫不得已,曹操不愿启用司马懿。
寿春城高墙厚一万五千人马,再有张辽救援,曹操认为即便不能击败徐晃,守住个把月甚至半年是绝对没有问题,因此他
最担心的不是寿春,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刘备出兵汉中、徐晃出兵寿春之间不是巧合,其中的关联就是周仓想要调动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忙中出错,顾此失彼。谨慎,需要谨慎。
朱灵原是袁绍旧部,曹操出征徐州征讨陶谦,朱灵率四千人主战,之后就义无反顾的投靠曹操没有回河北,虽然水平一般、能力有限,但也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资历和官职足够份量,再以庞德为先锋,足可以抵御徐晃。关键是朱灵曾被于禁收拾的服服帖帖,已经没有了傲气,曹操思来想去决定调司隶校尉朱灵前去救援。
张辽、张文远,奇袭壶关,远征乌桓,千军万马之中刀斩蹋顿,八百铁骑破孙权五万大军的大将,再有李典、乐进相助,曹操有信心张辽能够截断徐晃的退路。
计议已定,曹操安抚住两个儿子,派人去司州调朱灵。五日后,朱灵来到,曹操向朱灵和庞德面授机宜,在寿春外扎营与城内呈掎角之势,不出一个月徐晃粮尽,再与张辽前后夹击,大事可定。
然而,朱灵还未出发,张辽蓬头垢面逃回,一见曹操便跪倒在地请罪,将凤阳城外一战细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