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哈哈一笑:“实在不行还有家主,料想瀛州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不涉及军事不受外地侵扰,这是瀛州最大的好处,有济州和辽东的支援,后顾无忧,是瀛州最大的保障,因此遇事拖上一两个月无关大碍。
“既然没什么大事,你又何必来烦我?有什么事多商议,今后对你们商议定下的决策,我也不会轻易干涉。”周仓呵呵一
笑。“不过涉及倭人,政策永远不变:一是不授汉籍、不得与汉民通婚;二是只服劳役,不得为奴,即便再聪慧再有才华不得为官;三是倭人不能有头领。十年之内,倭人自然减半,五十年再无倭人。”
周喜不明白周仓为何对倭人如此严厉,但没有问。“家主放心,如倭人有头领或有才学者,我先杀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还有一点,此新政立足于瀛州,但不可固步于瀛州,处处只想到瀛州的利益,我不能说这不对,但也要想到今后如何与各州相处?你要多注意引导。”周仓本有很多事要交代,有很对想法要灌输给周喜,但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新秩序需要慢慢的摸索。“最后一件事。十日前,我令周信来襄平,估计用不了多少时日便到,你回瀛州时将他一同带去…”
“啊?少主去瀛州?”周喜眼睛瞪得溜圆,家主这是什么意思,今后少主要在瀛州扎根?海外称帝?
“周信已十二岁,是时候出来历练了,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此去瀛州便是看瀛洲如何治政,我意他在瀛州待二到三年,你除了监督他不可荒废学业,还要观摩新政,瀛州不过十县,走一走看一看,多了解民情对他有好处。”
原来周仓是要培养接班人,这个重担周喜一点不觉得比新法、法院、议院容易,尤其周信现在年龄还这么小…周喜感觉压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