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与华歆认为,该立即派人去鲜卑调和,停止各部间的争斗,扶植一个听话的人为鲜卑单于。荀攸、贾诩则认为鲜卑人反复无常,不可信,一个统一和强大的鲜卑对北方不利,因此应任其相互残杀,最好是从此一蹶不振。司马懿献计不成,这次谨慎许多,他与陈
群建议暂时观望,对大战中胜出者再予以拉拢利用。最后,曹操再次采纳司马懿的建议,决定静观其变。
正月十八,董昭以曹操平靖西北,功勋昭著,谋划奏议曹操当晋公爵。荀攸以为为振奋士气,提升曹操威望,这是个好办法,因此附议。有荀攸带头,一呼百应,曹氏宗族、文武大臣纷纷劝进,司马懿与其他曹丕心腹一样以不参与的态度隐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为隐形人。
于是汉献帝被迫遣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曹操为公爵,封国建号为魏,赐予象征权威的九锡之物,以冀州的河东、魏郡、赵郡、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以及被占据的河间、中山十郡作为魏公的封国疆土,于魏郡的邺城建都。
曹操晋升公爵,诸文武各得封赏,根据汉献帝的诏令,魏公国可以设置直属于封国的丞相以下群卿百官,体制地位如同汉初各异姓诸侯王,朝中不少作为曹操亲信的汉臣都被授予魏国官位。
唯有荀彧忧心重重,此时危机四伏,曹操不想着修养身息,以德安邦,以武定国,匡扶汉室怀柔天下,却忙着加官进爵,照这条路走下去,汉室难兴,天下难定。荀彧甚至还认为,一直规规矩矩的周仓与曹操生隙,与曹操过于专横、压抑汉室有很大关系,如果曹操再进魏公,那周仓极有可能在明面上就与曹操翻脸。关心汉室、关心天下,本在病中的荀
彧,不久便撒手西去。
荀彧死去,尚书令空缺,曹操干脆废弃,由荀攸出任魏公国尚书令,朝廷体制几乎尽废,被魏公国所替代。
魏公既立,世子之位就成为关注的中心。然而正月二十六,阎志逃回巨鹿,禀报幽州增兵,并取下代郡与上谷。晋升为魏公的曹操压抑不住心中的膨胀,意出兵中山,把立世子之事再拖上一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