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都市言情 > 求生三国 >

第536章 问答

“有此剑法可为将乎?”

茶馆一片寂静,端木凌刚有点小小的得意,他发现众人投向自己的眼光…充满了同情,没错,是同情。

“诸位不要只看到妲己、褒姒,试问若是明君又如何会被魅惑?自古惑君者几男几女?”

又有人举手:“辽候,我等在此提出意见为何知道是否采纳?”

周仓指指于新:“此乃我府中主簿于新,从今日起他将常驻在此记录各位的建议呈报各司,定期给出回复,如不能采纳的也会说明缘由。”

“在下请问辽候,为何大考中榜者每每要外地做官?”

“故土难离,人之常情。我不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只说学院那副上联:升官发财请到别处。做官是为百姓,又何必拘于一地?换言之,天下太平,我徐州太平,天下大乱,我徐州岂

能独善其身?”周仓叹口气。“我数次从徐州移民,想必大家也有些意见。但你们可曾知道,徐州之外因战火纷争,许多州县已是十室九空,我移民过去不仅是为国充实人口,而这些人过去以后比徐州生活的更富足。你们当中有些人是因为战乱而迁居到徐州,为什么怕战乱而迁居而一旦安顿下来即便过得贫苦一点也不愿再迁居了呢?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一旦想通,说不定会大有受益。”

“徐州大考已有十年,传闻辽候要举行盛大庆典,不知是否属实?”

“属实。庆典会举行三日,第一日是学子们现场泼墨书写诗词,第二日是这些年徐州研制出来的一些器物展,第三日是交易大会。在这里我不妨先给你们透漏一点,有刘洪的珠算,陆绩的浑天图,葛均的水车,不仅可以取水灌溉还可以推磨;有辽东试种的新谷物高粱、农具;有最上品的笔墨、家具还有新茶。”周仓又指指孙琳和朱献:“你们若有什么新鲜物尽管拿出来,在他们那里登记造册,一并参与大会,全部免费。”

“不知高粱是何物?产量如何?”

“高粱耐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每亩用种约三斤,产粮可达数百斤,且可出产秸秆近万斤,辽东试种大获丰收,在

徐州如何还有赖各位试种才能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