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提到有建安纸,说道今后纸张会推广普及到全国,短时间对给徐州带来可观的利润,但是长期以后会被人所效仿。韩悦建议配套研制笔、墨、砚,并称其家乡产石适合做砚。
丹阳不就是歙州的地界吗,有名的歙砚就出自这里,看来自己考虑的还是不周啊,产出纸来就没有想起将其他文房三宝一并加以改进,就凭这三样就可以财源广进。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倒是不急,过去百八十年再拿出来也不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周仓把韩悦这个,记在心里,且不论人品,此人心思活泛,不拘一格,足可一用。
一路走下来,周仓对考官和考生的面貌十分满意,多年的心思没有白费,徐州人的思维和理念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百姓的识字率逐渐上升,周仓估计应该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四。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徐州的繁荣与发展。
六百多名考生,如果能有半数合格,那这次大考过后,徐州的中低层官吏可以得到极大的补充,一批基层干吏发挥作用是巨大的,他们是周仓治理徐州的基石。
孙乾与管宁近三个月忙的不可开交,忙着建考场、出考题、抄考卷、请考官,进入面试环节以后才略微松口气,见过周仓之后,两人直夸周仓见识卓著,开创未有之先河,能够参与其中是他们莫大的荣耀。
周仓不免也夸奖两句,盛赞两人在教育工作中的伟大贡献。见周仓高兴,孙乾就提出来
这次大考是为徐州取士,但他也希望能留一部分人在学院任教,弥补师资的匮乏。周仓欣然同意,每科学院可留五人。
正说话间,典韦来报:“主公,公明回来正在等候主公。”
算算日子,徐晃这次去江东已经一个月有余,想必商讨出征江夏的事情已经有眉目,周仓与孙乾等人告辞赶回州牧府。
“主公,这次出访江东幸不辱命,一切都还顺利。”徐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