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诗与酒
“好酒,好酒。”石韬最爱酒,端起碗闻气味、察其色,小口抿之。“饮此酒,几乎忘记身在何处。”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周仓又记起一首名诗。“诸位,请!”
“酒好,诗更好。见先生才知天下之大。”崔钧大吃一惊,此人有此才学,出口成章。“先生作诗手到拈来,水到渠成,丝毫不沾刀工斧凿之气,为当今文坛再树新风!”
李太白的诗当然是好诗。“过奖,过奖。虽然徐州禁用粮食造酒,私酿还不在此列。三位先生若是愿意长留徐州,我可保证每月给各位送上一坛美酒。”
三个人面面相觑,不会吧,三坛酒就想把自己留下?徐州禁用粮食造酒,而此人竟然还能搞到,绝对不简单,在徐州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惜来得匆忙,没有向周冲多打听一下徐州的才俊。
“不知徐州才学如卫国兄的还有何人?”
“舞文弄墨,小技耳,经世济民方为大道,广陵陈登陈元龙可当之。传到授业解惑,孙乾孙公佑可当之。编经治典,却是管宁之长。”周仓说道,“可惜,前期徐州经吕布、刘备之乱,许多才俊投奔异乡,张弘张子纲、张昭张子布现在江东。如
徐州长治久安,必能吸纳更多豪杰义士。”
周仓又转而说道:“州平先生原是博陵人客居荆州,为何不来我徐州呢?”
周仓这句话让三人再也无法保持淡定,对方竟然知道崔钧字州平,博陵人!也就是说自己三人的底细早已被这个自称是卫国的人知晓。难道说是周冲传的音讯?
崔钧正想开口发问,只听到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举目观看,一行五人正骑马匆忙奔这个方向而来。
典韦与孙达迎上去,五人下马,与他们交谈几句后即下马跑过来,有个下人打扮的还背有两个包裹。
“主公,大喜呀,大喜。”当前一人顾不上周仓身边有人,连声说道。正是陈矫、糜竺、张晋还有杨锐。
主公?在徐州被人称作主公的唯有一人!面前之人的身份呼之欲出。徐州牧,周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