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三位来徐州是寻友,还是访学,还未求官?”周仓不经意的问道。
“只因我们听说徐州大考在即,此种考试前所未闻,故此前来探个究竟。先生可是要参
加大考?”
周仓微微摇头,“自古以来为官一是传承,二是自荐和举荐,在上古时代人口凋零,识字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此两法或可有效。然而自秦统一各国,建立郡县开始,对人才的选用就远远不够了。高祖建汉后,我大汉经文景之治人口倍长,土地不断开发,迫切需要人来治理,人才哪里来?老聃提倡小国寡民,那时距现在已经数百年,如何用数百年前的思想来治国?故此徐州才开办学院,定期大考选拔人才。”
孟建正色道:“先生之语,我不敢沟通,千百年的思想如何不能治国?圣人之言,当是我们立身之本,治国之纲。”
“你的话,我也赞同。”周仓说道,“我只是认为不该固步自封,当与时俱进。即便是圣人也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知道千百年之后的事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思想,适应发展的趋势,更要以满足百姓的需求为本。上古之时,人口百万,目不识丁,群族而居,现今天下人过数千万,再过千百年达到亿万又该如何。”
小样,跟我辩论,我可是苦读过辩证唯物主义的,你说的这些早已经被人辩论过多少遍。闭着眼,我都能背出标准答案。
“不该固步自封,当与时俱进。”三个人陷入思索。
“正是,所谓知天命,何为天命?我认为就是遵循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规律,而不是试图去阻止或者限制。”周仓说道,“比如说,夏商周三朝,分封诸侯,那是因为百姓少,生产落后。至周天子东迁,由于人口增加,土地需求增加,各国各自为政,导致诸侯混战,故此秦统一后改为郡县制。暴秦乱政,高祖斩蛇,然而楚霸王依旧想重分诸侯,这就是倒退,最终诸侯俱叛,导致四面楚歌。高祖仍采用郡县制,还立下非刘姓不得封王的遗训,即便如此,仍未避免六国叛乱,由此可见一斑。”
“哎呀,听先生的话当真是前所未闻,我等受教。”这三个人忠于汉室的思想根深蒂固,士大夫治国的思想更是牢不可摧。因此对周仓的话虽然有些不赞同,还不至于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先生以为现如今诸侯割据,又当何解?”
“诸侯割据源于黄巾作乱、逆臣当道。因此只是暂时,早晚天下仍旧一统。”
“黄巾作乱、逆臣当道又源于哪里?”崔钧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