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
于是在光和五年四月,周主簿走马上任。所谓主簿就是掌管文书的佐吏,周仓记得杨修和司马懿都做过曹操主簿,吕布被并州刺史丁原任为主簿,虽然不是正式官职,也算是高起步了,举茂才就算是迈进官身的门槛,比举孝廉还要高一些,心下还是比较满意。
周大人每日倒不是很忙,就是帮陶谦收收公文、起草信函、写写报告之类,没事的时候看看书、逛逛街,考察一下民情,帮助一下孤寡。周主簿平易近人,一点没有架子,很快就在幽州传开,大家都知道幽州来了个年轻的新主簿,就是这个新主簿与众不同,不像白
面书生,更像黑脸将军。
陶商、陶应两兄弟长周仓几岁,不知是被陶谦管教的,还是生性如此,每天都在读书却不见长进,有空的时候就去城中的酒肆和红灯区消磨时光,或者与当地才子探讨青楼文化,两人约周仓几次之后就被周仓以公务繁忙为由推辞。这两人随陶谦,白白净净,结交的几个朋友相貌清秀,因为周仓的相貌不入流,两人也就不再强求。
闲暇之余,周仓常常与典韦较量武艺,虽然被虐的不要不要的,功夫却是大长,对马槊的使用日趋娴熟,马上作战马槊十分趁手。周仓后来才想明白,马槊的制造工艺太复杂,用料太讲究,因此逐渐用的人越来越少。难得典韦能夸奖几句,但更多的是说可惜,直说
周仓力气还可以,反应也算机敏,怎么一交手就这么不济,后来他总结周仓缺少一种势,这种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练不出来,只能真刀真枪的与人对战,尤其是战场厮杀、生死对决,经历过生死以后才能培养出来。周仓暗想,典韦以前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肯定打死或打伤过不少人。
与典韦交手比起原先自己与裴元绍毫无章法的自己创造要正规的多,路子却是一样,大开大阖,崇尚进攻,讲究速度和力量,但是典韦更能贯通、一气呵成,随时发现对手的破绽和弱势。周仓问典韦武艺是从哪学的,典韦很不齿的看着周仓,这还用学?老子天生神力,从小就是街头霸王,都是靠拳头打出来、练出来的。周仓叹息,看来真的有天赋这一
说,就有人无师自通,最好的老师就是实战,尤其像典韦这样一心向武的人。周仓也没有叫甘陈二人闲着,他先打发甘池前往常山去打听赵云的下落,叫陈仲四处打探消息,了解幽州的各种状况。
从兖州出发时,周仓就发现物价飞涨,钱的质量越来越次,自己带的几百个钱置办几件衣裳就用光,张苏两人给的两千钱本来还以为是大数目,现在看以万为单位才叫钱,得亏四个人都有薪俸可以拿,四人又没有不良嗜好,否则还真有点窘迫。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都说是春雨贵如油,真的很贵,春天一直没下雨,入夏以来依旧如此,各处大旱,周仓很仗义的勇挑重担,带领百姓挖沟、引渠、凿井,整整三个月忙
的是不亦乐乎,总算把最炎热的几个月熬了过去。陶谦看在眼里,赞在心里,嘴里不说,民间对周仓评价不错,并将此归功于陶刺史。
期间甘池回来复命,赵云现在外出游历,并不在家中,不知何时归来,只见到他的哥哥赵风,只好留了一封书信说明来意,赵风身体不好,时常发病。周仓听后,叹息不已,也是无可奈何。
忙完抗旱,周仓以考察民生的名义请示陶谦外出巡查,得到恩准后,在甘池、陈仲的陪同,典韦的护卫下在境内视察工作。
陈仲早已经打听清楚,蓟县就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只是历史遥远,再加战争,许
多遗迹已消失。打听老百姓,当地最富盛名的景点就是幽州台,在城外十里。据说当初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又名黄金台,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用于招纳贤才,其中招揽到最有名的能人就是乐毅。
如同旅游一样,不来是遗憾,来了更遗憾。周仓来到幽州台,台子因年久失修而破败,只是比裴家村裴大户的土台大上许多,据说最初曾经高达三层,近十丈。欣赏不了风景,只能再去寻找一些怀古的感觉,周仓登上幽州台,极目远望,心里有点小小的失望,没有青山绿水,也没有沧海桑田,尽是一片萧索,几个小村庄、零零散散的农田,点点滴滴的浓绿。
土台上还有几个不知是哪里的士子,或许也是前来观光怀古的,在那里咬文嚼字,指点江山。周仓感怀心伤,很不经意却又很拉风的念了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周主簿的诗震撼在场除了典韦之外所有人,纷纷打听这是谁,陈仲很合时宜的说这就是刺史大人府中的周仓周主簿,奉刺史大人之命考察民情,经过此地有感而发。
周主簿,那是刺史大人的心腹,刺史大人是谁,那是幽州最大的官。有人逐字逐句的剖析,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有人甚至说还读出楚辞的味道,还有人张罗着要刻在石碑上立在台下供人瞻仰,要让此佳句千古流传。典韦撇撇嘴,他到处找人打听乐毅的故事,如何
夺取齐国七十余城,乐毅有多大本事,用刀、用枪还是用戟,有多大力气。周仓终于抵挡不住围观和马屁,落荒而逃。
很快周主簿的诗作被传到县令大人那里,县令大人立即下令,由县里大户出钱,找最好的石材、最好的石匠,自己亲自动笔将此诗刻在石碑上立于幽州台边,石碑上有周仓的大名,自然也有某某县令手书字样。此事传到刺史大人,他对立碑不置一词,但对诗文评价极高,于是在幽州广为流传,也吸引更多的人去幽州台上去矫情,带动当地餐饮业、采石业的繁荣,石匠的工钱大涨。